Great Tibet Tour Logo GREAT TIBET TOUR ®

藏傳佛教薩迦派

  • Emily
  • 最後更新 : 21/08/2024

藏語中「薩迦」(ས་སྐྱ)意為灰白色的土地。薩迦派以其祖寺薩迦寺命名,該寺坐落於灰白色岩石的山坡上。因寺院外牆繪有象徵文殊菩薩、觀音菩薩與金剛手菩薩的紅、白、黑三色條紋,又被稱為「花教」。自13世紀中葉至14世紀中葉,薩迦派與元朝政府關係密切,曾成為西藏地方政權代表,實行政教合一制度。

薩迦法王之位由昆氏家族世代相傳。在薩迦派創始人昆·貢卻傑布之前,昆氏家族世代信奉並修持寧瑪派。薩迦派允許僧人娶妻生子,但生育後禁止接近女性。法脈與領導權通常為世襲,因此宗教與政治權力皆集中於昆氏家族。

薩迦派
僅有高僧可佩戴折檐法帽

辨識特徵

一位薩迦祖師為紀念圓寂的師父,將帽頂削去並將帽檐向後折至中央,此種法帽僅有高僧可佩戴。薩迦僧人通常戴著獨具特色的黑色雞冠形僧帽。普通薩迦僧人需穿著紅色坎肩,裝飾性坎肩僅在法會節慶時穿著。

形成與歷史發展

薩迦派由西藏古老貴族昆氏家族的昆·貢卻傑布於11世紀創立,其先祖為「七覺士」之一。貢卻傑布最初隨父兄學習寧瑪教法,後隨卓彌·釋迦益西修習新譯密法。1073年,他在今日西藏薩迦縣的奔波山建立薩迦寺,薩迦派由此得名。貢卻傑布成為教派領袖並弘法三十年。該派始終以薩迦寺為根本道場,以「道果法」為核心密法傳承。

貢卻傑布之後,薩迦派領導權由昆氏家族世襲,並湧現著名的「薩迦五祖」:

薩欽·貢噶寧布(1092–1158)、索南孜摩(1142–1182)、傑尊·札巴堅贊(1147–1216)、薩班·貢噶堅贊(1182–1251)、卓袞·卻吉帕巴(1235–1280)。

五祖中的第四祖薩班以學識淵博及通曉梵文著稱,他首開與元朝關係先河。1247年,薩班在涼州(今甘肅武威)與蒙古闊端王會晤,議定歸順條件。其後他在涼州向西藏各方勢力致書,勸說全藏歸順元朝,為元朝統一西藏作出重要貢獻。

第五祖八思巴被忽必烈封為元朝首任帝師,統領總制院。八思巴最著名的成就是創製「八思巴文」,這種為蒙古帝國設計的官方文字以藏文字母為基礎,並根據蒙古語音特點調整。雖然在元朝廣泛使用,但隨元朝滅亡而逐漸失傳。

直至1368年元朝滅亡的百餘年間,薩迦派蓬勃發展,多位元朝帝師出自薩迦傳承。在西藏,薩迦法王之位始終由昆氏家族嚴密掌控。後期,噶舉派分支——山南的帕竹噶舉獲得明朝支持,取代了薩迦派的統治地位。到第13任薩迦法王時,其影響力僅限於管理薩迦寺及附屬土地與信眾。

八思巴
八思巴壁畫

14世紀初,昆氏家族分為四個頗章(處理政教事務的機構):細脫、仁欽崗、拉康、都卻。薩迦法王之位由四頗章輪流擔任。至明朝中期,其中三頗章斷絕傳承,僅餘都卻頗章,後又分為兩個支系:度母宮與圓滿宮。現今薩迦法王由這兩支系的長子輪流擔任。現任薩迦法王常駐美國。

教法特色:

薩迦派核心教法為「道果法」,主要涉及《喜金剛本續》及其相關修持次第,源自古印度大成就者那波巴。根據那波巴傳承,薩迦派道果法修持有四個階位:預流果、一來果、不還果、阿羅漢果。

預流果

第一階位是「開法眼」。認識到今生得人身是前世善業果報,修行者應避免非福德業(惡行),專注行善以確保來世善趣。證得此果者不會投生於人道以下的境界(畜生、餓鬼或地獄)。

一來果

一來果是更高階位,修行者已大幅減弱慾望與瞋恚。雖已捨棄非福德業,仍未能脫離輪迴之苦及斷盡煩惱。痛苦根源在於我執,破除我執需透過深刻修持並證悟「諸法性空」。與貪瞋痴相關的念頭不再頻生,即便生起亦不形成執著。

塔公寺
塔公寺是薩迦派另一著名寺院

不還果

不還果已斷除束縛凡夫心的五種結縛。修行者必須避免常見與斷見。常見導致慾望與物質追求,斷見則將一切(包括念頭、涅槃、業力、善惡)視為虛無。目標是超越兩邊而證得中道,趨向涅槃。證果者命終不復投生人間,而是往生淨居天,於彼處證得圓滿覺悟。

阿羅漢果

意指證得最高精神覺悟與解脫的圓滿覺者。阿羅漢已達涅槃,徹底超脫輪迴。他們根除一切煩惱與心靈雜質,包括最微細的貪慾、憎惡與無明。這意味著他們已完全捨棄束縛眾生於輪迴的十種結縛。

重要寺院

薩迦派鼎盛時期廣泛傳播於衛藏、康區、安多等廣大藏區,並遠播蒙古與漢地。建有眾多寺院,著名者包括薩迦寺(西藏薩迦)、更慶寺(四川德格)、結古寺(青海玉樹)與那蘭扎寺(西藏林周)。

薩迦寺

位於西藏薩迦縣仲曲河畔,是薩迦派根本道場。仲曲河谷內有兩組建築群。北寺遺址為貢卻傑布所建原始薩迦寺遺跡。山下寬闊河谷中坐落著南寺,這座寺院被方形圍牆環繞,灰底牆面上飾有三色條紋。

薩迦寺
薩迦寺外牆有紅白黑三色條紋

南寺建於1268年,由卓袞·卻吉帕巴(八思巴)下令興建。自八思巴時代起,寺內珍藏無數薩迦派與歷代中央政權相關的珍寶。其中最著名的是拉康欽莫(大經堂),內藏八萬四千餘卷經書及部分貝葉經。其中萬餘部經文是八思巴時期用金銀、硃砂與墨汁精心抄寫。主殿還懸掛數百幅記載薩迦發展史的唐卡,極具價值,因此該寺被譽為「第二敦煌」。

更慶寺

又稱倫珠頂寺、德格寺,薩迦派主寺位於四川德格縣。該寺傳統上由德格土司長子管理,是土司家族寺院之一。

更慶寺
寺下有聞名遐邇的德格印經院

寺院下方是著名的德格印經院,收藏約21.7萬塊藏傳佛教各派經文木刻印版。該院持續以傳統手工技藝印刷佛經,如《甘珠爾》與《丹珠爾》。院藏約100種1.5萬塊佛教經典;737種醫藥、天文、文學、藝術、歷史與通用書籍,近20萬塊印版;以及150餘種佛教圖像印版。許多稀有孤本備受關注,已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結語

自1073年貢卻傑布創立以來,薩迦派透過昆氏家族延續其獨特傳統與法脈。其深厚傳承持續影響並豐富藏傳佛教,保存的文化遺產不僅在西藏受到尊崇,更在全世界備受敬重。

有問題嗎?歡迎在下方快速提問!
或透過 寄信給我們

您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