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at Tibet Tour Logo GREAT TIBET TOUR ®

藏傳佛教僧袍 - 袈裟

  • Eric
  • 最後更新 : 02/06/2025

提起藏傳佛教,深紅色的西藏袈裟或僧袍便浮現腦海。西藏是個文化底蘊深厚的區域,每個角落都能發現佛教徒純正的傳統。來到這裡,你會看到僧侶與尼師們身著深紅僧袍。每當這樣的紅袈裟經過,總能感受到佛陀的加持縈繞四周。

約2500年前,釋迦牟尼佛親自披上僧袍。這些僧袍通常稱為袈裟,其名稱源於藏紅花染料的稱呼。在佛陀時代,佛陀本人與隨行的佛教僧侶都穿著這些由碎布拼綴而成的僧袍。在巴利文或梵文中,這些佛教僧袍稱為『civara』。civara是種素色無特定顏色的簡樸僧袍。時至今日,西藏仍延續這項文化,佛教僧侶與尼師遵循傳統,穿著這些俗稱袈裟或僧伽梨的僧袍。

西藏僧袍

佛陀時代的袈裟

在印度與中國的佛教藝術中,常可見釋迦牟尼佛身著深橘或紅色僧袍的形象。佛陀的弟子皆屬僧伽團體,因此佛陀制定戒律,要求隨時以僧袍為正式服裝。

據信,佛教徒所穿的正統袈裟起源於印度。根據歷史與文獻記載,佛陀鼓勵使用純淨布料製成的袈裟。此外,早期僧袍原料多來自被丟棄的布料。

袈裟的字面意義

袈裟實際是梵文的音譯,原意為『不純之色』或『濁色』,因此許多人也稱袈裟為雜色。

早期袈裟顏色為黃色。黃色在佛教中具有崇高地位,與釋迦牟尼佛直接相關。佛陀捨棄王位後,秉持簡樸理念,不再接受華服美食。他親赴天葬台拾取經年日曬雨淋的棄用白布,洗淨後披覆於身。隨著時間流逝,這種黃褐色調與穿著方式被延續下來,因此袈裟原色為黃。

佛教傳入西藏後,僧袍顏色產生變化。西藏僧袍起源於七世紀佛教初傳藏地之時。當時來藏弘法的僧侶來自印度。隨著西藏與漢地(當時中國政權)經濟文化交流日益頻繁,為避開漢地皇室使用的黃色,袈裟改為紅色——這正是西藏原始宗教苯教崇尚的色彩。

穿著方式

現今藏傳佛教僧侶在戶外穿著五件式服裝:無袖上衣、大披肩、百褶裙、氆氌製僧鞋及裙內氈墊。正式場合需穿著外觀呈黃色的卻戈與南迦。

披上袈裟時,需覆蓋上身並右肩外露。實際上袈裟依階位不同有各種規格,長度及於腳背,顏色與布料質地也各有差異。傳統西藏僧袍多以犛牛絨手工縫製。普通場合可見高僧或活佛身著黃綢緞或黃錦緞無袖衣。藏傳佛教四大派別——格魯派寧瑪派噶舉派薩迦派——的袈裟樣式與穿著方式完全相同,僅帽飾有所區別。

身著袈裟的喇嘛

各類僧袍

藏傳佛教遵循說一切有部律儀,具有獨特特色,僧眾皆穿紅袍。喇嘛、藏傳尼師與僧侶穿著的多種袍服、披風與帽飾中,基本款式包括:

  • 申達:以拼布製成的栗色僧裙。
  • 敦卡:帶披肩袖的裹身式僧衣。
  • 卻育:黃色外披,類似僧伽梨。
  • 南迦:較卻育寬大,為正式典禮場合製作,拼布數更多。
  • 貞:日常穿著用的栗色外披,樣式類似卻育。

結語

袈裟在西藏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佛教僧侶視其為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正因如此,時至今日你仍能在所有重要宗教活動中見到他們身著這些僧袍。雖然製作與穿著方式隨歲月演變,但披搭僧袍的傳統已延續2500年,至今未曾改變。

有問題嗎?歡迎在下方快速提問!
或透過 寄信給我們

您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