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at Tibet Tour Logo GREAT TIBET TOUR ®

藏傳佛教

藏傳佛教,俗稱喇嘛教,是傳入西藏的佛教分支。這種佛教形式盛行於西藏、不丹和蒙古。喜馬拉雅山周邊地區也有相當數量的信徒。它分為五大派別:噶當派、寧瑪派、噶舉派、薩迦派和格魯派。以下是藏傳佛教各派的介紹。

藏傳佛教派別

起源

辛饒彌沃 辛饒彌沃,苯教創始人。

藏傳佛教屬於密宗佛教,可追溯至古象雄王國(公元前1500年 - 公元645年)。王子辛饒彌沃創立「雍仲苯教」以普度眾生。苯教統治整個西藏數百年,直至7世紀。

公元7世紀中葉,當時的吐蕃王松贊干布娶了唐朝的文成公主和尼泊爾的尺尊公主。兩位公主都是佛教信徒。在她們的影響下,松贊干布皈依佛教,並派遣大臣前往印度學習佛經。這標誌著佛教正式傳入西藏,成為吐蕃王國的官方宗教。

佛教傳入時,融合了印度佛教和苯教的精髓,逐漸形成了藏傳佛教。

發展

三位國王支持佛教。 壁畫上的三位國王。

藏傳佛教在西藏的傳播可分為前弘期和後弘期。兩個時期的分界線是吐蕃末代國王朗達瑪滅佛。

松贊干布是西藏第一位以法律強制人民信仰佛教的國王。在他之後,還有兩位國王也大力保護佛教並鼓勵其發展。

一位是赤松德贊,他邀請印度僧人寂護和蓮花生大師到西藏傳授佛法。這是藏傳佛教史上的重要事件。著名的桑耶寺就是在這兩位高僧的領導下建造的。後來,赤松德贊又邀請了12位印度僧人在桑耶寺為7位西藏年輕貴族剃度。隨後,他們開始讓僧人翻譯從印度帶來的經典。他甚至允許僧人參與政事。

朗達瑪壓制佛教。 朗達瑪壓制佛教。

另一位是赤熱巴巾,他非常尊重僧人,並制定法律規定僧人免稅且無需勞動,每7位俗人需供養一位僧人的生活。由於社會上層的支持,佛教興盛起來。那個時期建造了許多寺廟和寺院,如大昭寺、哲蚌寺等,人們以出家為僧或至少在家修行為榮。無論是王室、貴族還是平民,信仰佛教都是正當的。

但後來,末代藏王朗達瑪開始壓制佛教,因為他認為僧侶和喇嘛的權力失控。他摧毀寺廟,強迫僧侶或喇嘛還俗。這是西藏歷史上佛教的黑暗時期。

他去世後約100年,佛教復興,但規模不如從前。10世紀下半葉,佛教在西藏新興封建領主階級的支持下復興。1045年,印度高僧阿底峽來到衛藏傳法,從那時起標誌著現代藏傳佛教的正式形成。自此,佛教發展並形成了幾個不同的宗派。15世紀初,格魯派成立,藏傳佛教最終分為五大主要派別,其中四個派別留存至今。

藏傳佛教主要派別

噶當派

阿底峽 阿底峽,噶當派創始人。

成立於1056年。藏語「噶」指佛語,「當」指教授。通俗說法是用佛陀的教導引導普通人接受佛教原則。此派主要注重先修顯宗後修密宗。噶當派因其系統化的教義和規範化的修行,對藏傳佛教其他派別影響深遠。 

15世紀格魯派興起後,格魯派在噶當派教義的基礎上發展。因此,原本屬於噶當派的寺院逐漸成為格魯派的寺院。從那時起,噶當派在藏區消失。 

其祖寺為熱振寺。

格魯派(黃教)

宗喀巴 宗喀巴,格魯派創始人

格魯派,藏語意為善規,是藏傳佛教中最晚成立的派別。成立於1409年,是著名宗教改革家宗喀巴在宗教改革過程中形成的派別。因為此派僧侶戴黃色僧帽,故又稱黃教。儘管格魯派是藏傳佛教中最年輕的派別,但它是最大且最重要的一派。該派強調嚴格持戒,因此得名。喇嘛不能吃肉喝酒,必須遵守獨身戒律。

此外,黃教還創立了達賴喇嘛和班禪喇嘛兩大轉世系統。

六大寺院: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這三座寺院位於拉薩附近,合稱三大寺)、札什倫布寺(西藏日喀則)、塔爾寺(青海西寧)、拉卜楞寺(甘肅夏河縣)。

寧瑪派(紅教)

蓮花生大師 蓮花生大師,寧瑪派創始人。

寧瑪派是藏傳佛教中最古老且第二大的派別,形成於11世紀。因其僧侶皆戴紅帽,故又稱紅教。創始人為蓮花生大師,被信徒尊稱為「第二佛陀」。14世紀時,龍欽巴對其進行了些許改革。

「寧瑪」在藏語中意為「古老」。所謂「古」是指其教義從公元8世紀流傳下來,歷史悠久;所謂「老」是指其部分教義基於古代吐蕃的舊密咒。寧瑪派與西藏固有的雍仲苯教密切相關。從公元8到9世紀,佛教中的密宗從印度傳入西藏,並父子相傳,代代傳承。然而,雍仲苯教的基本宗教對西藏民間影響很大。恰巧密宗的奧秘與雍仲苯教非常相似。因此,兩者逐漸結合。此派沒有寺院,沒有組織,沒有系統化的教義,也沒有完整的僧伽制度。寧瑪派僧人不要求獨身。

寧瑪派六大寺院:敏珠林寺(西藏山南)、嘎托寺(甘孜州白玉縣)、白玉寺(甘孜州白玉縣)、多傑札寺(山南)、謝欽寺(加德滿都)、佐欽寺(甘孜州德格縣)。

噶舉派(白教)

瑪爾巴羅紮瓦 瑪爾巴羅紮瓦大師,噶舉派創始人。

噶舉派發展於11世紀,非常重視密宗研究。其創始人為瓊波南交巴和瑪爾巴羅紮瓦。他們都曾前往印度學習大量密法,主要學習「四大語傳」。噶舉派僧人的僧袍上有白色條紋,故又稱「白教」。

它是第三大派別。「噶舉」是其藏語名稱。「噶」意為佛語,「舉」意為傳承。合起來意思是口傳和傳承。信徒修行以達到內心平靜,因此也被稱為「藏傳禪宗」。

主要寺院:洛卓沃龍寺(西藏洛扎)、類烏齊寺(西藏昌都)、貢嘎寺(甘孜州康定縣)

薩迦派(花教)

昆·貢卻傑布 昆·貢卻傑布,薩迦派和薩迦寺的創始人

薩迦在藏語中意為灰白土。此派成立於1073年。因為該派寺院的牆壁上繪有象徵文殊菩薩、觀音菩薩和金剛手菩薩的紅、白、黑三色條紋,故又稱花教。

薩迦派的領袖一直由昆氏家族世代相傳。有血緣和法脈兩種傳承。薩迦派不禁止娶妻,但規定生子後不得親近女性。它是現今藏傳佛教中最小的派別。

著名寺院:薩迦寺(西藏薩迦縣)、塔公寺(甘孜州康定縣)

有問題嗎?歡迎在下方快速提問!
或透過 寄信給我們

您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