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區天葬習俗
- Liffity
- 最後更新 : 29/07/2025

天葬是藏人的傳統習俗,人們以此方式處理親人的遺體。這種葬禮儀式會將遺體帶到山區指定地點,供禿鷲啄食。西藏佛教徒相信靈魂不滅,死亡只是新生的開始。與其讓遺體自然腐化,不如將其布施給其他生命,使靈魂從肉體解脫,進入輪迴。這個方法普遍被一般藏人採用。
藏區天葬流程
由於這是重要的佛教習俗,每個步驟都需依照佛教葬儀規範進行。以下是天葬儀式的流程:
準備工作
藏人懷著敬意處理逝者遺體,協助靈魂順利離開肉身。往生後,遺體會用白色傳統布料仔細包裹,安放在逝者生前居住屋內的潔淨角落。根據傳統,遺體不可被打擾,以免干擾靈魂轉世。
遺體最多停放屋內五天就需處理。在此期間,家屬會請喇嘛或僧人為逝者誦經,相信經文能引導靈魂離開肉身,洗淨世間罪業。
遺體處理
讓靈魂安息的最後步驟,是將遺體獻給禿鷲。在西藏,禿鷲被視為聖鳥,因牠們只食用已死亡的生物。逝者家屬會選定天葬的「吉日」。
吉日當天會進行多項儀式:解開包裹的遺體並彎曲成胎兒姿勢,象徵轉生他界。隨後由背屍人將遺體運往天葬場。
天葬場多位於遠離居住區的山區。背屍人將遺體(通常有多具)安置於天葬台後,會燃起桑煙吸引飢餓的禿鷲。喇嘛在禿鷲啄食遺體時持續誦經祈福。
天葬與藏傳佛教
天葬習俗與藏傳佛教的興起及印度文化影響有關。11世紀末由印度僧人丹巴桑傑傳入西藏,他倡導這種葬儀並親赴天葬台為亡者誦經,宣揚這是效法釋迦牟尼捨身飼虎的功德,能贖清生前罪業,利益靈魂轉世。這種觀念被藏人接受,逐漸形成與佛教信仰交融的習俗。
在藏族文化中,禿鷲被視為聖鳥。與鷹、隼等猛禽不同,禿鷲不獵殺活物,只等待動物死亡後才啄食。因此藏語稱禿鷲為「空行母」,意指翱翔空中的女神。藏傳佛教認為,點燃桑煙是為鋪設七彩路,恭請空行母降臨天葬台。以遺體作為供品祭祀諸神,祈求贖清逝者生前罪業,請神明引導靈魂轉世。
天葬儀式中,若禿鷲立即啄食殆盡,是最吉祥的徵兆,代表逝者罪業已淨,即將開始新生。若未被食盡,則表示逝者生前罪業深重,靈魂難以轉世。家屬會特別悲痛,請喇嘛焚化殘骸並誦經超度,經文能助靈魂解脫肉身、滌淨罪業。
藏區天葬禁忌
藏區天葬作為傳統葬儀,有嚴格禁忌規範。首先有三類人不得天葬:90歲以上長者與10歲以下孩童;犯殺生、縱火、跳崖自盡等罪業者與傳染病患者;另包含曾任鐵匠或屠夫者。除這些特殊群體外,不分貧富貴賤皆可天葬。
天葬儀式嚴禁陌生人靠近,因外人氣場可能擾亂處於「中陰」狀態的亡魂,影響順利轉世。逝者家屬也不參與儀式,避免靈魂因執著塵緣而滯留。為表示尊重,強烈建議外人未經許可不得觀禮。
天葬影片
通常聽聞親人離世總令人悲傷,但出乎意料的是,天葬師會以笑容完成整個儀式。藏人相信保持愉悅心境能驅散亡者黑暗,引導其轉世。
以下短片可幫助您更了解天葬:
西藏天葬台
目前西藏有數座著名天葬台。最負盛名的是位於墨竹工卡縣的直貢梯寺;其他仍進行天葬的包括山南的桑耶寺與拉薩郊區的色拉寺。喇榮五明佛學院同樣是藏區著名天葬台,位於色達縣。
其中直貢梯寺天葬台規模最高最大,幾與寺廟等高。藏語意為「永生之地」。相傳寺廟創建者吉天頌恭圓寂前曾宣告:「獲天神啟示於直貢梯寺建天葬台,送至此處的遺體可直接升天臻至永生...
西藏其他葬禮儀式
除天葬外,西藏還有塔葬、火葬、水葬、土葬、樹葬與崖葬等儀式,深受苯教與藏傳佛教影響。採用何種葬儀取決於逝者階級與喇嘛占卜結果。
塔葬
作為最神聖的葬儀,僅達賴喇嘛、班禪喇嘛與活佛能行塔葬。尊貴喇嘛的遺體經特殊處理不易腐壞,有時會敷以金粉與藏紅花,最後安奉於靈塔。靈塔材質象徵喇嘛的位階。
水葬
水葬是另一種處理遺體的方式。不同地區對水葬看法各異,有人視為低下階級的葬法,也有人認為是與天葬同等神聖的儀式。
火葬
火葬多用於僧人與貴族。遺體置於柴堆上火化,骨灰裝入陶罐由家屬帶回安葬,或撒入河流。但聖者活佛的骨灰會摻入珍寶,供奉於小塔中。
樹葬
若孩童夭折,藏人會採用樹葬。此法主要流行於林芝地區。家屬將孩童遺體放入木箱,為避免被他人看見,會將木箱移至遠方密林深處。
土葬
土葬地位低於前述葬儀。佛教傳入前,土葬曾在西藏盛行,後被天葬取代。土葬被視為處理病故或橫死者遺體的方式,因遺體不淨不宜獻鷲,藉此讓亡者擺脫病痛,度過地獄難關。
崖葬
最後一種是將遺體安置於懸崖洞穴中。此葬法主要流行藏南地區,洞穴高度約達數百公尺。
通常在 0.5~24 小時內回覆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