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at Tibet Tour Logo GREAT TIBET TOUR ®

藏傳佛教頂禮——如何進行頂禮及其意義

  • Eric
  • 最後更新 : 24/05/2024

如果你前往西藏旅行,會看到許多虔誠的信徒在路上磕長頭,一步步朝著目的地前行。你可能會好奇什麼是頂禮?這是藏傳佛教徒向佛陀祈禱最古老、最虔誠的方式之一,也稱為磕長頭。因此你會發現許多藏傳佛教徒進行頂禮,特別是在朝聖或參訪聖地的旅程中。磕頭、起身、繼續下一輪,邁出一步後俯身,再次磕頭,如此反覆。在頂禮過程中,藏傳佛教徒全身伏地,以身體表達敬意;同時他們會持續誦念經咒,以言語表達敬意;並且他們心中憶念佛陀,以意念表達敬意。這三種方式在頂禮中完美融合。當人們進行頂禮時,合掌表示對佛陀引導與教法的領悟。觸碰額頭、口唇/喉嚨與胸口,則象徵身、語、意與佛陀相應。在西藏,虔誠的佛教徒一生應該完成十萬次頂禮。

藏傳佛教中的頂禮,是向三寶示敬的修行。三寶是指佛、法、僧。佛意指完全覺悟者;法意指佛陀開示的教義;僧意指修持佛法的佛教僧團。

藏傳頂禮手勢
藏傳頂禮手勢

如何進行頂禮?

藏傳佛教中有三種基本頂禮類型,分別是:江察昆察象徵頂禮

江察頂禮

最常見的頂禮形式是江察。江察是全身頂禮,修行者將身體向前俯臥,朝向寺院或聖殿方向,然後完全伸展身體伏地。接著將合掌的雙手依次舉至頭頂、口唇/喉嚨與心口。進行這種頂禮時,同時誦念皈依誓詞。這皈依誓詞是佛教各派別普遍持誦的經文,是對三寶信仰的表達。

江察頂禮
江察頂禮

昆察頂禮

第二種頂禮類型是昆察。進行昆察時,只需從膝蓋處俯身頂禮。這不是完整的頂禮,而是局部頂禮,因此比江察更容易執行。昆察源自藏語「昆」字,意思是收縮身體,與伸展身體相反。

昆察頂禮
昆察頂禮

象徵頂禮

象徵頂禮著重手部動作,可以站立或坐著進行。當空間不足以進行全身頂禮時,通常會採用象徵頂禮。因此它被鼓勵作為全身頂禮的實用替代方案。

象徵頂禮
象徵頂禮

為何應該進行頂禮?

頂禮修行深植於佛教教義。根據佛教教導,頂禮展現個人的靈性成長或信仰。佛教認為物質世界是幻相(瑪雅)。因此佛教徒應該透過禪修與克己的修行,努力擺脫這種幻相以達到覺悟。然而,若未能清除過往業力,便無法達成覺悟。因此頂禮修行對淨化心靈、從負面行為或思維所產生的惡業中解脫至關重要。

皈依誓詞

如前所述,皈依誓詞是佛教各派別普遍持誦的經文,是對三寶信仰的表達,在頂禮時誦念。當你誦念皈依誓詞時,通常是在面對阻礙達成覺悟的最常見恐懼。這些恐懼包括對臣服的恐懼、對覺醒的恐懼,以及對自身心念的恐懼。佛教也教導四聖諦。四聖諦如下:

  • 苦諦(痛苦的真相)
  • 集諦(痛苦的原因)
  • 滅諦(痛苦的止息)
  • 道諦(引領我們從痛苦中解脫的道路)

頂禮與這些聖諦緊密相連,旨在實現心靈的最終覺悟。它讓你能從一個理解階段過渡到另一個理解階段,直至達到涅槃或解脫。解脫當然是指從輪迴(生死循環)中獲得自由。

頂禮作為禪修準備!

除了表達敬意外,你也可以透過頂禮為禪修做準備。除了在寺院或尼庵進行頂禮外,你可以在家中的個人佛龕前進行。可以在清晨起床後進行,開始新的一天,並讓身體為更嚴格的禪修形式做好準備。

頂禮也與業力的概念相關。業力是佛教的基本概念,認為大多數行為都由個人意圖驅動。因此,你的行為會導致善或惡的果報(善業或惡業)。透過善行與頂禮(對佛陀的虔敬),你將逐漸從惡業中解脫。

業力是關於意圖與行為因果關係的靈性概念,認為你的意圖與行為將決定未來的轉世。

因果業力與頂禮

業力的觀念基於因果的哲學思想。這意味著你的行為總會產生果報。這些果報對你的靈性轉世可能產生惡或善的影響。往往信徒因行為的因果關係而陷入生死輪迴的業力循環,未能獲得解脫。

要達成解脫或覺悟,你需要淨化意圖並實踐善行。頂禮正是善行的具體表現。頂禮是對三寶表達敬意的善行,因此它象徵著個人心靈的淨化過程。雖然是外在行為,但若以純淨意圖進行頂禮,這是消除惡業的強大方式。

藏傳佛教徒進行頂禮的場所!

藏傳佛教徒通常在家中、寺院、尼庵,尤其是在聖地與聖殿進行這種象徵頂禮。如果你造訪西藏,將親身體驗藏人如何虔誠地進行頂禮。

西藏有許多地方讓信徒能找到心靈慰藉並虔誠頂禮。例如大昭寺被認為是藏傳佛教的心臟,因此是西藏最重要的寺廟。在那裡,你會看到許多虔誠進行頂禮的朝聖者。除了大昭寺,還有其他藏人進行頂禮的聖地。

其他著名地點包括被視為世界最神聖山峰、四大宗教中心的岡仁波齊峰。還有包含大昭寺周邊區域的八廓街。此外還有布達拉宮,以及西藏各地的許多寺院與聖湖。

有問題嗎?歡迎在下方快速提問!
或透過 寄信給我們

您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