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at Tibet Tour Logo GREAT TIBET TOUR ®

松贊干布

松贊干布出生於西藏山南市瓊結縣。其父囊日松贊是位頗有建樹的贊普,在父親薰陶下,松贊干布年少時便展露過人才華。父親遭政敵毒殺後,他於13歲繼位,成為西藏歷史上著名的藏王暨吐蕃帝國奠基者。

人物概覽

松贊干布(617-650)作為第33代藏王,實為吐蕃帝國的創建者。在位期間(629-650),他征服青藏高原多個部落,大幅擴張疆域,建立青藏高原上的強盛國度。他確立吐蕃的政治、文化、軍事、經濟與法律體系,自印度與唐朝引進佛教,並引進中原科技與曆法,其主要功績如下:

統一高原

繼位後一邊追查父王死因,同時練兵備戰,迅速平定叛亂,統一高原各部,將王城遷至拉薩,建立吐蕃奴隸主政權。此後相繼征服蘇毗(青海)、多彌、白蘭、党項(寧夏)、羊同(羌塘)等周邊部落,國力日益強盛。

友好外交

統一西藏後,極具政治遠見的松贊干布主動遣使鄰國尼波羅(尼泊爾),一方面迎娶尺尊公主,促進吐蕃與尼泊爾貿易往来,邀請尼泊爾工匠藝人赴藏傳授建築、繪畫與雕刻技藝。

松贊干布與后妃
松贊干布、尺尊公主與文成公主

另一方面遣使唐廷建立友好關係後求親。為鞏固與吐蕃關係,求取西部邊境安寧,唐太宗於貞觀十五年(641)允以宗室女文成公主和親。文成公主入藏帶來佛教與中原先進科技文化,大幅推動西藏經濟文化發展。

文化成就

松贊干布最突出的文化貢獻是創制藏文,建立古典藏文字體系。過去西藏沒有文字,七世紀初他派遣大臣吞彌·桑布扎率十六名貴族子弟,赴印度及西域各部落學習梵文與文字。經過反覆比較,吞彌·桑布扎以這些文字為基礎,採用簡潔易寫的筆劃創建了藏文。

在位期間還派遣通曉藏文的貴族子弟前往唐都長安,學習唐朝先進的封建文化。

引進佛教

吐蕃原信仰苯教,直至七世紀苯教領袖在吐蕃帝國仍保持崇高地位。松贊干布時期迎娶尼泊爾尺尊公主與唐朝文成公主,尼泊爾是著名佛國,唐代佛教極為興盛,兩位公主皆篤信佛教,攜帶佛像、佛經與法器入藏。據記載吞彌·桑布扎返藏時也攜回若干佛經,後譯為藏文。自此佛教傳入西藏,在公主影響下松贊干布開始接受佛教,為尺尊公主興建大昭寺,為文成公主建小昭寺,後來更修建十二座佛寺。雖然當時多數藏人仍信仰苯教,直到赤德祖贊時期(704-755)佛教才逐漸在高原傳播開來。

歷史評價

松贊干布是位極具遠見的領袖,其軍事征服、外交策略与文化改革為統一的吐蕃帝國奠定基礎。他引進佛教、創制文字、促進國際交流的貢獻,深刻影響了西藏的歷史發展,塑造了世代相傳的文化與精神認同。

有問題嗎?歡迎在下方快速提問!
或透過 寄信給我們

您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