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at Tibet Tour Logo GREAT TIBET TOUR ®

您可能想了解的藏傳佛教知識

  • Zoe
  • 最後更新 : 20/05/2025

由於獨特的文化與壯麗景緻,西藏已成為世界上不可複製的旅遊勝地。這裡神聖而神秘,最接近天空,充滿信仰。在這片土地上,有無數大大小小的寺廟,其中知名的藏傳佛教寺廟如布達拉宮、大昭寺、色拉寺、哲蚌寺等,早已是西藏旅遊的亮點。在前往西藏旅遊前,若能多了解佛教符號、儀式、法器等等,將能更深入認識藏傳佛教。

金鹿與法輪

這是藏傳佛教中非常顯著的象徵,屬於八吉祥符號之一。它象徵佛法無盡,萬物皆有佛性。同時也紀念佛陀在鹿野苑首次說法時,一對溫順的鹿跪下來聆聽他的教誨。這個吉祥裝飾通常放置在寺廟主殿的中心位置。

金鹿與法輪
金鹿與法輪相伴

時輪金剛

這個符號由蓮花生大士創立。意為「時間之輪」與「聚集十種強大元素」。圖案由七個梵文字母和三個圖形垂直組合而成。在西藏,人們會將時輪金剛放置在佛塔、門牆等處,以增加吉祥效果;也常見將時輪金剛製成吊飾作為護身符使用。據說佩戴時輪金剛的信徒能免於地、風、水、火造成的災難。

時輪金剛
時輪金剛-聚集十種強大元素的設計

大金瓦殿

大金瓦殿是宗喀巴大師的誕生地。它位於塔爾寺的中心,是該寺的主殿。主殿主要供奉紀念宗喀巴大師的金塔。宗喀巴作為格魯派的創始人,被格魯派視為「第二佛」。他常與釋迦牟尼佛一同被供奉。

大金瓦殿
大金瓦殿是黃教創始人宗喀巴的誕生地

轉經輪

轉經輪是一種圓柱形的輪子,安裝在軸心上,由金屬、木材、石頭、皮革或粗棉製成。在西藏,你可以在每座寺院看到轉經輪。它也是藏傳佛教的法器之一。經筒內裝有藏文經文或咒語。朝聖者應從右向左行走,逐一轉動轉經輪,並順時針方向旋轉,這相當於誦經積累功德、淨化業障。

轉經輪
使用轉經輪相當於誦讀咒語

佛塔

佛塔,又稱喇嘛塔,是功德的象徵,為藏傳佛教獨特的建築形式,類似印度的窣堵坡。這種佛塔流行於西藏、青海、甘肅和內蒙古等藏區。平台基座與塔頂造型精緻,高大基座上放置巨大的圓形塔身,其上豎立長形塔頂。塔頂刻有許多圓輪,然後放置華蓋和月輪。

喇嘛塔
佛塔象徵功德

瑪尼石堆

瑪尼石堆又稱「神聖石堆」。大多刻有六字大明咒、智慧眼、佛像及各種吉祥圖案。在藏區的山間、路口、湖畔、河邊幾乎隨處可見瑪尼石。據說當風吹過刻有經文的瑪尼石時,就相當於誦讀了經文。

瑪尼石堆

在藏區,人們將石頭視為有生命、有靈性之物

經幡

藏族人將印有經文的五彩旗幟(依序為藍、白、紅、綠、黃)串起,懸掛在風力最強的地方(山頂、埡口、橋梁)。當強風吹過五彩經幡時,就相當於誦讀了經文。經幡的顏色是固定的,不能隨意創新,各顏色的順序也不能改變。經幡的意義在於祈求吉祥興旺、消除災難。

經幡
經幡在藏語中也稱為風馬旗

磕長頭

磕長頭又稱五體投地,是藏傳佛教中最虔誠的禮佛方式之一。朝聖者全身伏地,意味著以「身」禮佛;同時口中不斷念誦真言,意味著以「語」禮佛;心中持續憶念佛祖,意味著以「意」禮佛。

磕長頭
你可以看到許多朝聖者從遙遠的家鄉一路磕長頭到拉薩

覺沃佛

覺沃佛是一尊12歲的釋迦牟尼佛像,也是西藏最吉祥的佛像,又稱覺沃仁波切。「覺沃」意為至尊,「仁波切」意為珍寶,即珍貴的上師。這尊佛像由文成公主於2500多年前帶到拉薩。釋迦牟尼在世時曾親自為此像開光。根據佛教說法,見到覺沃佛等同親見佛陀本尊。

覺沃仁波切
覺沃釋迦牟尼佛像,供奉於西藏拉薩大昭寺

煨桑

煨桑是藏族的祭祀習俗,透過焚燒穀物、松柏枝產生煙霧來祭神。在藏區各地,有人煙處必有煨桑,寺院與百姓家中都設有桑爐。桑爐通常安置在院落中央或屋頂——這是精心挑選最潔淨的地方。藏語中「煨桑」已成為祭祀神靈的代名詞。

煨桑是藏族常見的宗教儀式
煨桑是藏族最普遍的宗教儀式

六字真言

六字真言讀作「嗡嘛呢唄咪吽」。此真言被視為佛教教義的精髓,是藏傳佛教中最受尊崇的咒語。在藏傳佛教中,這是最無處不在的咒語,也是最普及的修行方式。藏傳佛教視其為萬法之源。相傳反覆念誦能消災積德。在藏區隨處可見六字真言,例如嘛呢石、風馬旗、轉經輪等。

六字真言
手搖轉經輪上的六字真言

雍仲符號

這可說是青藏高原文化中最具特色且普遍的圖案之一。對藏族而言,它古老而神秘。

造訪青藏高原時,無論身處何地,總能見到許多「卐」或「卍」符號——在牧民的帳篷裡、農家的房屋中、寺院內、自然環境裡...這個符號不論左旋右旋,藏語統稱為「雍仲」。

雍仲符號
札什倫布寺用彩石鋪設的雍仲圖案

藏傳佛教辯經

佛經深奧且充滿哲學義理,初讀時極難理解。僅靠誦讀經文未必能透徹領悟。因此,破除謬見、建立可辯護的見解並清除異議顯得尤為重要。辯經不僅是日常修習,還伴隨著誇張的肢體動作。許多大型寺院設有專門辯經場,如著名的色拉寺。

佛教辯經
色拉寺的佛教辯經

白海螺

白海螺也是藏傳佛教八大法器之一。相傳釋迦牟尼在鹿野苑初轉法輪時,帝釋天向佛陀獻上右旋白海螺,代表佛法深遠廣佈之音。自此,右旋白海螺成為吉祥圓滿的象徵。

白海螺
西藏博物館藏白海螺

曼荼羅

曼荼羅是想象中的宮殿。佛陀最早以彩沙繪製曼荼羅來闡釋佛教宇宙觀。佛陀認為大宇宙(外在世界、宇宙)與小宇宙(人類、內在世界)具有相同結構,即曼荼羅。一粒沙也是一個世界、一座道場、一座寺廟、一座城市,皆為曼荼羅。最常見的是道場中的曼荼羅唐卡。曼荼羅是藏傳佛教修行者不可或缺的法器,蘊含世間一切真理。

沙壇城
沙壇城是藏傳佛教密法修行中神秘而精湛的藝術

石刻與岩畫

藏傳佛教徒不僅在寺廟牆壁繪製佛像或經文,也將其雕刻於石頭或崖壁上。這些造像經過開光後可視為佛陀化身,方便信眾隨時禮佛。

岩畫
西藏岩畫

六道輪迴

這是釋迦牟尼佛所教授輪迴理論的具象呈現。藏傳佛教極重視形象思維,許多寺院運用唐卡、壁畫與酥油雕塑來阐释佛法。六道輪迴圖常繪於誦經堂外壁,作為不可或缺的圖像之一。這些圖像不僅帶來宗教文化體驗,更讓人感受到眾生存在的複雜與艱難——存在的本質原是一種苦。

業力輪迴中的六道
業力輪迴中的六道

佛塔

佛塔用於供奉和收藏活佛、上師遺體或舍利,由釋迦牟尼佛舍利塔演變而來。因塔內供奉對藏傳佛教有卓越貢獻者,故稱靈塔。佛塔體現了藏族特殊的喪葬方式。多數寺院供奉著不同規模與屬性的佛塔,例如:拉薩布達拉宮安奉著第五世至第十三世達賴喇嘛靈塔;日喀則札什倫布寺則安奉著第五世至第十世班禪喇嘛靈塔。

第十世班禪喇嘛靈塔
第十世班禪喇嘛靈塔

展佛

展示佛像指的是展示佛陀唐卡。這些佛陀唐卡是寺院的珍寶,通常會被捲起並妥善保護。每年在展示佛像的季節,會有幾位甚至數十位強壯的喇嘛,抬出從幾公尺到數十公尺長的巨大佛像,懸掛在藍天白雲下的山坡岩壁上,供廣大善男信女瞻仰禮拜。

展示佛像
展示佛像是藏傳佛教寺院中舉行的傳統儀式活動。
有問題嗎?歡迎在下方快速提問!
或透過 寄信給我們

您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