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at Tibet Tour Logo GREAT TIBET TOUR ®

藏傳唐卡繪畫

  • Lynn
  • 最後更新 : 02/04/2025

藏傳佛教是一種充滿奇幻與神秘象徵主義的宗教。而在西藏宗教節慶中,最吸睛的象徵之一便是藏傳唐卡。但究竟什麼是藏傳唐卡?它在佛教中有何重要性?

唐卡是藏傳佛教中用於供奉的卷軸畫。作為卷軸畫與藝術品,唐卡總是令人著迷。事實上,它鮮豔的色彩與精細的場景總能瞬間抓住你的目光。

作為藝術形式與宗教象徵,它基本上是藏傳佛教獨有的特色,因為它不僅是宗教符號,更訴說著藏族人民獨特的歷史、文化、政治、社會生活、習俗等各方面故事。

藏傳唐卡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濃厚的宗教色彩與獨特藝術風格。

唐卡的起源

唐卡的起源難以追溯,需要回溯到青藏高原的新石器時代。唐卡可追溯至絲路上的莫高窟,這些洞穴中發現了現存最早的西藏繪畫。這些西藏畫作繪於洞穴牆壁,部分則繪於布料上。

從這些早期西藏繪畫形式中,逐漸發展出傳統卷軸畫,並在吐蕃王朝時期趨於完善。吐蕃王朝是西藏歷史上統治者強大的時期,始於偉大藏王松贊干布在中國唐朝(618-907年)統一西藏十大部落之時。

然而根據古老傳說,吐蕃國王松贊干布開啟了唐卡傳統。受神啟示,他用鼻中流出的鮮血繪製了《白拉姆》,因而創作出第一幅唐卡。傳說還提到,活佛將首幅唐卡藏於白拉姆雕像腹中。

它始終被人們視為珍寶。

已知最早的唐卡壁畫

已知最早的唐卡壁畫可追溯至七世紀中期,但唐卡製作傳統應更早出現。這是因為在朗達瑪統治期間,唐卡藝術遭到強力壓制,可能導致七世紀前缺乏現存唐卡壁畫。

不過,宋元時期(特別是五世達賴時期)仍存有一些唐卡壁畫。

在五世達賴喇嘛洛桑嘉措管理之前,多數唐卡以民間藝術家的獨立作品為代表,這些藝術家創作的唐卡供奉給西藏寺院

但一切在五世達賴管理時期改變,當時設立專門機構管理西藏藝術製作。

此後,唐卡藝術達到高水準,開啟西藏歷史上的創作黃金期。

後來七世達賴格桑嘉措設立皇家藝術學院,進一步推動唐卡藝術,誕生最具影響力的唐卡類型——門塘派

唐卡的尺寸大小

唐卡尺寸各異,你會看到相當小的唐卡(如20x50公分),也有非常巨大的唐卡。所謂「巨大」,是指真正龐大的尺寸——寬達六十英尺以上、高二十英尺以上。這些唐卡通常在藏曆重要節慶時展開展示。

唐卡的種類

唐卡可根據製作技法與材料分為兩大類:繪製唐卡與刺繡唐卡。

唐卡還可細分為絹貼(裝飾性針線活)、彩繪、版印、黑底、金底、紅底及刺繡等類型。此外,唐卡也可按內容、尺寸和材料分類。

唐卡的製作過程

製作唐卡需經歷數個階段,有時耗時數月甚至數年。繪製唐卡使用的顏料通常取自西藏當地礦物,包括瑪瑙、金、銀、硃砂、藏紅花、赭石、大黃等礦物。

為創造理想顏料,這些材料需反覆研磨,隨後混入極少量凝膠狀牛膽汁,使顏料更耐久持久。因此唐卡色彩能經受時間考驗。

唐卡創作者謹慎選擇畫布,通常選用淺色畫布,且確保不過硬過厚,因為太硬或太厚的畫布會導致顏料剝落、產生裂痕與皺褶。

製作唐卡的過程是信仰咒語者積累功德的修行行為。

畫家如何準備畫布

畫家偏愛細棉布與純白府綢,也可能選用白絲綢。大型唐卡多由多塊布料縫合而成,但縫線精細難以察覺。

部分唐卡縫於木框上,畫布各側拉緊固定。準備好畫布後,畫家先塗一層膠水,待薄膠層乾燥。

接著在乾膠層上塗抹石灰漿,待第二層乾燥後,用貝殼或玻璃反覆打磨畫布,直至布料完全被覆蓋。此時畫布即可進行草圖繪製與上色。

畫家如何繪製唐卡場景

畫布準備就緒後,畫家先繪製粗略草圖,接著對草圖上色。首先只上單一淺色,再處理金色,隨後專注於場景細節——特別是佛陀面部細節。

值得注意的是,唐卡的優劣取決於面部是否精細。因此發展出繪製佛陀面容的傳統:「應謹慎選擇繪製面容的吉日」。因為某些日子可能心情不佳或缺乏靈感,唯有在靈感充沛時才繪製面部。

許多古老唐卡背面帶有題記,通常是與畫面神祇相關的咒語。少數情況下,題記會提及唐卡所有者或繪製者。

唐卡場景通常遵循幾何構圖,採用高度系統化的交叉線與角度網格。因此唐卡畫家需具備高超技藝與藝術感,才能以幾何方式完美勾勒場景。

理解唐卡的象徵意義

唐卡富含象徵意義,這些符號常暗喻神祇生命中的重要場景。且這些象徵基於佛教經典的嚴格規範,因此受託創作唐卡者多是佛教大師或深諳佛教傳統者。

西藏唐卡多展現化身佛。但什麼是化身佛?

化身佛指三身的第三面向,即佛陀在時空中的肉身顯現。換言之,它關乎稱為無盡顯現的維度。因此唐卡體現了佛陀的特質與肉身。

唐卡作為冥想工具

由於唐卡描繪佛陀的肉身顯現與獨特特質,它自然成為冥想工具,供人反思佛陀的生命與存在。相信透過冥想唐卡場景,信徒能獲得功德,在靈性追求上更進一步。

歷史上創作了無數唐卡,其中最著名、色彩最豐富的唐卡涉及以下場景與概念:

紅色唐卡展現神祇的忿怒與威猛特質。

忿怒尊/護法神

金剛手菩薩是紅色忿怒護法。因此描繪紅色忿怒護法的唐卡展現神祇的忿怒與威猛特質。這類唐卡象徵著踐踏瑪雅(幻象)或對世間幻象的執著。
他是四大天王中的財寶守護神。

施恩尊/護法神

施恩尊指多聞天王。多聞天王被視為半忿怒神祇,樂於賜予信徒繁榮與財富。常被描繪為騎乘雪獅、手持吐寶黑鼬的形象。
勝樂金剛常以展現神聖力量的華麗配飾描繪。

冥想本尊

這類唐卡通常描繪稱為勝樂金剛的冥想本尊。勝樂金剛常以展現神聖力量的華麗配飾呈現。
宗喀巴唐卡描繪天降祝福的景象。

歷史人物

描繪歷史導師宗喀巴的唐卡,展現這位佛教大師的教法與傳承,同時描繪天降祝福的景象。
曼荼羅闡述修行者為連結神性應遵循的冥想路徑。

曼荼羅

曼荼羅通常展現神祇居住的三維空間的二維形式,並闡述修行者為連結神性應遵循的冥想路徑。
有問題嗎?歡迎在下方快速提問!
或透過 寄信給我們

您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