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勒日巴:從復仇到覺悟的心靈旅程
- Emily
- 最後更新 : 19/05/2025
密勒日巴(1040–1123)是西藏歷史上最著名的瑜伽士、哲學家與詩人之一。他同時也是噶舉派藏傳佛教史上的關鍵人物,更是噶舉傳承創始人瑪爾巴譯師的直傳弟子。在許多壁畫中,他常以手托耳側的姿態出現,彷彿正在聆聽,象徵他透過詩歌傳遞佛法智慧的方式。他的教法後來由弟子彙整成《密勒日巴十萬歌集》,廣為流傳。
據說因長年艱苦閉修,他的皮膚呈現青綠色,且常僅靠蕁麻湯維生。密勒日巴的一生是一段從復仇到懺悔、從苦難到覺悟的心靈旅程。透過皈依佛法、精進實修,最終超越自我,達到無我的覺醒。本文將探索密勒日巴的生命歷程,看他如何從復仇走向覺悟、從苦難獲得解脫,並透過自身修行體驗影響後世修行者。

生平傳記
密勒日巴以其非凡的決心與個人成長而聞名。他約於公元1040年出生在貢塘(今吉隆縣北部)一個富裕的西藏家庭。早年過著相對幸福的生活,然而七歲時父親不幸離世。
早年生活:復仇與悔恨
他的叔嬸奪取家產,虐待他的母親、妹妹和他本人。他們被迫食用豬狗般的食物,從事苦役,衣衫襤褸,以草繩為腰帶,日復一日不停勞作。密勒日巴十五歲準備成家時,母親試圖討回家產,但叔父不僅未歸還遺產,還暴力毆打他們。兩家仇恨因此與日俱增。
在深仇大恨驅使下,密勒日巴的母親籌措資金送他去學習咒術。密勒日巴立誓復仇,勤奮學習後很快掌握了施咒技巧。當叔父為兒子舉辦婚禮時,密勒日巴運用咒術使叔父房屋坍塌,造成三十五人死亡。他還應母親因受村民侮辱而提出的報復要求,施咒降下冰雹摧毀村民莊稼。
然而,目睹房屋倒塌的慘狀與村民遭受饑荒之苦,密勒日巴內心無法平靜,反而被罪惡感與內心煎熬吞噬。他意識到唯有透過靈性修行,才能從內心痛苦中解脫,尋求靈魂的救贖。
成為瑪爾巴弟子
為懺悔罪業,1077年密勒日巴前往藏地拉爾(今仁布縣境內)向寧瑪派著名大師榮敦拉噶求法,在那裡學習「大圓滿」教法。
後來榮敦喇嘛推薦他前往噶舉派創始人瑪爾巴譯師所在的洛卓沃龍寺(今洛扎縣附近)。密勒日巴帶著禮物抵達洛卓沃龍,但瑪爾巴為淨化他過往惡業,給予嚴酷考驗。瑪爾巴令密勒日巴反覆建造又拆除塔樓,挑戰他的心志與精神。瑪爾巴命他徒手建造多層高塔,然後拆毀並將材料歸位,再從頭重建。這個過程重複了九次。最終密勒日巴完成九層高塔(桑喀古托寺)及其下方十二柱殿堂,通過瑪爾巴的考驗。
密勒日巴成為瑪爾巴直傳弟子,跟隨他七年。瑪爾巴傳授他噶舉傳承的完整教法與口傳,特別是「拙火」瑜伽修行、密法灌頂與指導。冬季時,他僅著單布衣就能抵禦嚴寒,因此人們稱他為「熱巴」(意為布衣行者)。
修行與傳法
四十五歲時,密勒日巴隱退到吉隆與聶拉木的深山中,接下來九年進行密集禪修。他專注於密法教義與拙火修行,堅持每日禪坐,常僅以野生蕁麻為食。他日漸虛弱,皮膚轉為淡綠色。之後他證得覺悟並精通修行,下山開始傳播佛法,幫助他人理解佛教教義,引導他們走向對佛法的真實信心。
在傳法遊歷期間,密勒日巴造訪岡仁波齊峰周邊地區,當時苯教仍盛行。據說他與苯教大師那若苯瓊進行比試。雙方約定在月圓日日出前率先抵達岡仁波齊峰頂者為勝。黎明時分,那若苯瓊騎乘神鼓直飛山頂,而密勒日巴仍沉浸於禪定中。當那若苯瓊即將抵達山頂時,看見密勒日巴騰空而起,如箭般飛向雪峰,轉瞬間落於山頂。那若苯瓊羞愧難當,雙腿發軟連人帶鼓滾下山。至今岡仁波齊峰頂至山腳仍有一道深溝痕跡。

密勒日巴的傳法方式獨特,他使用道歌作為教導方式。這些歌謠不僅清新自然,而且簡潔易懂,幫助人們更好地掌握教法精髓。後來弟子將他的教法彙編成《密勒日巴十萬歌集》。
圓寂
1123年,密勒日巴以八十四歲高齡圓寂,據傳是被嫉妒的對手毒害。他一生精進修行,同時致力於教導與利益眾生。正如他的道歌所言:「勿執著今世榮華安逸,勿被名相束縛,任其牽引。將生命奉獻於實修。若如此行,多人將效法你而精進修行。」密勒日巴遺體火化後,據說空行母帶走了他的舍利,僅留一小塊布、一把刀與一袋糖果。這些遺物仍留給眾生結緣——遺囑記載:這些物品已受諸佛加持。糖與布可用刀無限切割,廣為分發。一切眾生皆能因此受益七世。
桑喀古托寺

桑喀古托寺位於西藏洛扎縣色鄉,距縣城約四十三公里。由密勒日巴於1077至1084年間依其上師瑪爾巴指示創建。原為噶舉派寺院,後成為格魯派一部分。主建築為堡壘式九層高塔。
九層高塔以其險峻的轉經路線聞名。要進行轉經儀式,必須先攀爬九層樓。每層階梯極為陡峭。在塔頂需抓緊繩索,沿僅一英尺寬的窄檐繞塔祈福。
寺院收藏大量反映噶舉派獨特風格的壁畫,部分據傳由瑪爾巴親繪。尤為珍貴的是寺內收藏的古老藏傳佛教手稿,許多被認為比寺院建造時間早三四百年。
桑喀古托寺是藏傳佛教噶舉傳承的重要聖地。被視為聚福聖地,以其悠久歷史、豐富文化與獨特建築風格聞名於世。
結論
密勒日巴的生命展現了從仇恨到寬恕、從罪業到淨化的轉化可能。它提醒我們透過內省與靈修,能不斷超越自我,追尋內心自由與智慧。他的巨著《密勒日巴十萬歌集》在西藏文學與佛教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至今仍在啟發世界各地的人們。
通常在 0.5~24 小時內回覆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