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at Tibet Tour Logo GREAT TIBET TOUR ®

藏族服飾與多元藏族衣著文化

一對穿著藏族服飾的法國情侶

藏族是中國與南亞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作為青藏高原的原住民,他們不僅留下了包括文學、音樂、舞蹈、繪畫、雕塑、建築藝術等珍貴文化遺產,更將璀璨的藏族民間文化代代相傳。藏族是高原原住民與古羌族支系的融合體。由於地處世界屋脊,地勢高聳、氣候嚴寒、自然條件艱困,藏族人民以畜牧業與農業為生。這些生態環境與生活方式決定了他們的服飾形態。藏族祖先的基本服飾特徵是厚重保暖、寬腰長袖袍服。據史料記載,早在西元前11世紀,藏族服飾的基本特徵已形成。傳統藏族服飾內涵豐富且多元,具有特定結構特徵、階級與地域差異,並遵循某些特定規範。

藏族男性服飾

藏族男性服飾分為三類:勒圭(勞動服)、綴圭(禮服)與札圭(勇士服)。

1. 勒圭

 勒圭

隨著一年四季氣候變化,勞動服的樣式也隨之調整。

春夏季節,藏族人多在內裡穿著棉布或白綢鑲錦緞的短衫,前襟左大右小,外罩以棉毛縫製的圓領寬袖袍服(藏語稱「楚巴」)。再用彩色腰帶(約2米長、20公分寬的七色條紋羊毛長帶)繫於腰間。兩袖交叉繫於腰後,在腰間形成可攜物的囊袋。褲裝腰部、褲襠與褲腳寬鬆,搭配短靴氈帽。

秋冬季節,勞動服全改為皮料或人造絨布製成。楚巴也改用羊毛或羊皮製作。頭戴護耳皮帽,腳踏高筒靴或自製皮鞋。

2. 綴圭

綴圭是藏族節慶服飾與禮服,用料昂貴且做工精細。禮服通常分為內衫與外袍兩部分。

綴圭

內衫為長袖、不對稱前襟與高領設計,前襟與領口鑲有金銀滾邊。多數人選用絲綢材質,顏色以白、紫、淡黃為主,也有人改用各色花紋緞料替代。外袍採用印有圓形「壽」字紋、蓮花等花卉圖案的錦緞製成,款式與內衫相同但無袖。

以楚巴的領口、袖口、下襬或用辮子綴以水獺皮、豹皮、虎皮作為裝飾。滾邊寬度通常為十三英寸,最窄五英寸,有些還需在邊緣使用白色毛皮(藏語稱「永仲仁穆」,象徵堅固永恆)。

最後將傳統花紋錦緞與滾邊交錯拼接。如此一來,楚巴的整個下襬幾乎被飾邊覆蓋。褲裝全採用白色熒光綢料。足部穿著皮面藏式高筒靴。男性飾品主要包括嘎烏(隨身佛龕,多製成小盒佩於頸前)、斜插腰刀、楚巴後襬的美麗波狀褶襉、懸掛鑲龍銀刀與藏靴等。若想像這般裝束,一位英俊康巴漢子的颯爽英姿便躍然眼前。

3. 札圭

頭戴狐皮帽,腰挎長劍,身著羊毛楚巴,頸懸護身符,盡顯勇士雄健的陽剛之美。

藏族女性服飾

巴珠

藏族服飾的精華主要體現在女性於節慶、人生大事與典禮時的盛裝。

眾所周知,藏族節慶服飾比日常更華麗隆重。盛裝的藏族女性頭戴以珊瑚或綠松石製成的豪華頭飾「巴珠」,佩戴鑲有綠松石的金銀耳環。左手戴銀鐲,右手佩白螺鐲。白螺鐲自幼佩戴,據傳能引領亡者通往幸福彼岸。頸項掛蜜蠟珠鍊,垂懸內置佛像或各類聖物的女性護身符盒。

女性在成人禮與婚嫁前後的服飾差異極大,這也是藏族服飾的重要特色。

身著節慶盛裝的藏族女性

青海農區的藏族少女滿十五或十七歲時,需將童年髮辮改梳為成人髮辮,此為成人禮儀式,日期須擇吉日而行。先請僧人舉行宗教儀式,再由成年女性協助梳妝,祭拜佛祖、祖先與父母。此時女眷們會為祖先唱誦讚歌。海西藏族少女十五歲時必須佩戴「瑪爾頓」(髮飾),以布帛或緞料製成,綴滿銀盾與珊瑚。果洛藏族新婚婦女需穿袖口帶彩虹狀繡邊的長袖袍服與華美背心。同樣地,天祝藏族未婚女性的髮罩遠短於已婚婦女,而阿壩藏族女性滿十六歲後才開始編辮。甘肅卓尼未婚少女編三條辮子,但當地已婚婦女則在頭頂中央編辮,腰際以下散髮不編。

此外,農區藏族女性喜在袍前圍鮮豔彩虹圍裙,梳雙辮髮型。而北部牧區女性偏愛將頭髮編成無數細辮垂於背後。

西藏各地服飾文化

在藏區可謂百里不同俗。藏族服飾豐富多彩,各州縣鄉鎮間存在諸多差異。

拉薩服飾

拉薩及周邊地區

拉薩周邊農民常穿白色圓領氆氌袍,領口、袖口與袍側飾有紅黃藍十字紋樣。袍長略超人身高,穿著時用繩帶將袍身摺疊繫於腰間,使袍擺剛過膝蓋,腰際形成存放日常用品的囊袋。拉薩市民的藏族服飾與農民略有不同,尤以女裝為甚。夏季拉薩女性穿無袖長裙,色彩與面料選擇完全不同於牧民與農民。拉薩市民偏愛質地較佳的絲綊、嗶嘰等面料,且多選素雅色調,與農牧民喜愛的鮮豔紅綠色系形成對比。

阿里服飾

阿里

阿里地區是西藏最偏遠之地。普蘭一帶流行羔皮袍,做工精緻且裝飾典雅。羔皮袍面料以呢絨為主,領口、袖口與前襟下襬鑲有水獺皮。外袍採用綾羅綢緞,綴滿珠寶,在整個藏區獨樹一幟。其中最代表性、精緻獨特的普蘭服飾當屬女性「孔雀」裝,與阿里著名的孔雀河密切相關。孔雀河源頭形似孔雀,是美麗吉祥的象徵。

那曲服飾

藏北

藏北那曲是純牧區。因海拔高氣溫低,終年無夏,人們四季裹藏袍度日。當地產的羊皮是製作藏袍的主要原料。這種羊皮袍寬大厚重,白日為衣,夜晚作被,使人得以抵禦藏北高原的嚴酷高山氣候。羊皮袍多為毛面內裡,有些在袖口、前襟、下襬等處縫製黑平絨滾邊。牧民頭戴紅氈帽,腰間佩掛精緻鼻煙壺、腰刀與火槍。這些物件既是生活器具,也是裝飾與財富的體現。

藏北女性服飾對比感強烈,條紋斑斕的藏袍宛如行走的彩虹。她們的羊皮袍以紅藍綠三色平絨條縫製裝飾,腰間常掛針線盒、牧鞭等物。整套服飾色彩絢麗,極富民族特色。

昌都服飾

昌都

霸氣的昌都人在藏民心中佔有特殊地位,他們也被稱為康巴人。康巴藏族服飾普遍寬鬆,類似藏北牧區風格。康巴服飾大氣粗獷,佩戴金銀、象牙、玉器等飾品,腰間懸掛腰刀、火鐮、錢包等生活用具,既方便實用又具裝飾效果,更展現康巴人不羈的民族性格。康巴地區晝夜溫差大,白天暖和時可脫下一袖。日常生活中,康巴女性服飾色彩不如藏北鮮豔,略顯素雅。但她們的頭飾更為獨特,以金鑲紅珊瑚製成,分三股戴於頭上。

工布服飾

林芝

林芝是藏東南海拔較低、森林植被豐富的州府。當地人昔日以狩獵為生。自然環境與生產模式也影響了當地服飾文化。此區藏族稱為工布藏族,其服飾以氆氌與緞料製成,形似加長版背心。

日喀則

日喀則服飾

日喀則地區終年寒冷。當地人常穿袖口與下襬帶寬邊的皮袍。亞東縣地位於林區,潮濕多雨。當地女性喜在藏袍外披紅色呢料披肩,胸前用銀扣固定,大方美觀。腰扣「格底」也是日喀則女性重要飾品之一,造型各異且圖案豐富。定日女性佩戴的腰扣尤為巨大,有些長寬約達20公分,覆蓋整個腰部。

傳統藏族服飾與配飾特色

傳統藏族服飾特色

傳統藏族服裝特色

傳統藏族服裝的基本特徵是:藏袍必配內衫、右衽大襟、寬腰身與一對寬長袖。領口、前襟、袖口、下襬等多以細毛皮、藏羊毛或彩布滾邊。為適應畜牧生活的機動性,逐漸形成大前襟、腰繫帶、胸前突出空間(類似囊袋)的特點。外出時,這個空間便於存放酥油、糌粑、茶葉、飯碗,甚至嬰孩。藏區有時一日歷經四季氣候變化。白天脫下一袖或雙袖繫於腰間,便於勞作;夜晚就寢時解開腰帶,褪下雙袖,即成保暖睡袋。因此藏族服飾實為多功能設計。

藏族服飾配件特色

藏族服飾的基本特徵決定了一系列服裝配件。藏族服飾以廣泛使用金銀珠寶等飾品為特色。由於金銀象徵高貴、華麗、尊嚴與純潔,這已成為許多民族服飾的審美特徵之一。

頭飾在藏族服飾中佔有重要地位。女性頭飾種類繁多,其中著名的有巴珠與巴果。頭飾材質可為銅雕、銀雕、金雕、玉石、珊瑚、珍珠等珍寶。藏族女性喜用金銀珠玉點綴髮辮,佩戴嘎烏(護身佛盒)、耳環、項鍊、手鐲、戒指等。

腰部配飾

腰部配飾最具特色。男性常佩藏刀及耳環手鐲,精緻者還會在金銀飾品上鑲嵌配件。

此外,藏族男女皆喜戴金絲帽「夏莫蓋瑟」,牧民則偏愛狐皮帽。

藏族習慣穿著長筒靴,靴底多為牛皮,靴面繡有各色圖案,美觀大方。

有問題嗎?歡迎在下方快速提問!
或透過 寄信給我們

您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