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藏香——西藏文化的代表
- Catherine
- 最後更新 : 02/04/2025

藏香是藏傳佛教儀式中使用已達1300年的天然香品,帶有典型的「泥土」或「草本」香氣。藏族人也會用它來輔助療癒。藏香與佛教及藏醫學淵源深厚,因此是西藏文化的重要代表。隨著佛教的廣泛傳播,它逐漸成為藏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日常用品。與多數亞洲香品不同,藏香不繞竹枝,而是擠壓成特定長度或捲形。現今在西藏、尼泊爾、印度、不丹等喜馬拉雅區域廣為流傳。
藏香的起源
公元7世紀後,松贊干布派遣16名青年才俊赴印度求學,其中15人客死異鄉,僅有吞彌·桑布扎歸國。他不僅創製了藏文,還翻譯了大量佛經。後來他回到家鄉吞巴村,見此地土地貧瘠,便將藏香製作技藝傳授給鄉民以改善生活。他利用吞巴河的水資源發明了水磨藏香,這應是西藏最早的藏香,至今已傳承超過1300年。
香的成分與功效
藏香的成分是多種珍貴中草藥,按比例物理混合配製而成,具有極佳療效。
根據藏醫理論,藏香產品符合人體五行原理。其藥理作用包括解毒、殺菌、抗感染、抗病毒。能滅絕空氣中的病原微生物,淨化空氣,防止病毒傳播。在室內燃香時,香氣瀰漫,透過皮膚關節滲透,不僅淨化空氣、滋潤肌膚,還能增強抗病能力,預防關節疼痛,調理肌膚,緩解精神緊張,寧心安神,減輕神經性頭痛,改善睡眠品質。長期使用藏香者,身體可長時間留有特殊香氣。
古時藏香成分單一,僅用柏枝或特定草藥製成,廣泛用於各種場合。家人遠行時會點燃藏香,建屋、搬家、喪禮等儀式中也會使用。後來發展出混合原料的藏香,原料組成從十幾種到數十種不等。
傳統正宗藏香原料繁多,一般以柏木幹或榆木幹為基底,再按比例加入藏紅花、雪蓮、麝香、紅景天、丁香、冰片、檀香、沉香、松木等材料揉合主料。不含任何化學香精,每種成分的比例和處理方法都有嚴格規範。
如何製作正宗藏香?
藏香是傳統的西藏手工藝品,被列為「西藏三寶」之一。其製作過程蘊含藏族文化精髓。手工藏香的製作流程大致如下:
首先,製香師用「水法」或「火法」處理原料,以增強藥性、降低毒性。
接著用水研磨各種柏枝,並將輔料碾成粉末。將所有製成粉末的原料加水混合,靜置一段時間(時間有嚴格規定)。
第三步是用牛角工具手工將香泥擠壓成條狀。
最後陰乾成品。在時間上,冬夏季節有所差異。夏季發酵通常僅需約2天,意味著第一天開始處理,隔天即可進行後續步驟。完整流程在夏季需十天完成,冬季則稍長。
現今多數藏香生產已放棄傳統手工工序,部分製作階段由機器完成。數十種香料按不同比例配置,經過多道程序處理,最終製成藏香。
藏香與佛教
藏香與佛教淵源深厚。吞彌·桑布扎從佛教發源地印度引進製香技術,用於祭祀活動。藏香配方源自佛經與藏醫典籍,因此神聖莊嚴。製作藏香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修行。成品藏香是藏傳佛教重要宗教用品之一,也是每間寺廟必備之物。
重大宗教活動期間,高僧點香是常見儀式,以示對佛的敬意。燃香是對諸佛菩薩的禮敬。藏香能淨除業障、積聚福德,因為它能令諸佛菩薩護法歡喜,常得護佑。
由於幾乎所有藏族人都信仰藏傳佛教,藏香逐漸成為藏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日常用品。佛教徒認為,藏香的香氣能傳至淨土,因此燃香者可得善行福報。
哪裡購買藏香
尼木縣吞巴村的尼木藏香、山南敏珠林寺的敏珠林藏香,以及安多尤敏巴藏香(現已遷至拉薩)被譽為三大傳統藏香。
位於拉薩以西140公里的尼木縣吞巴村,擁有千年藏香生產歷史,是藏區最大生產基地。尼木藏香特色在於具備消除病災、促進新陳代謝、增強免疫功能、安神等醫療功效。吞巴村生產的部分藏香銷往東南亞佛教國家,部分供百姓禮佛或家用。
敏珠林寺位於山南地區,相傳藏香發明者在此製作出第一支藏香。因這特殊宗教意義,人們認為敏珠林寺的藏香是所有藏香中最高端的存在,曾一度被指定為達賴喇嘛專用藏香。至今某些寺廟在法會期間仍指定使用敏珠林寺製作的藏香。
尤敏巴藏香以天然風味和持久香氣為特色,讓人心境平和,自然生起禮佛之心。「尤」字與藏醫聖者宇陀·雲丹貢布的姓氏一致,象徵藏醫追求自然療癒、治病強身的健康理念。「敏巴」則是藏藥香氣的諧音。
若想購買藏香,除上述地點外,八廓街也是好去處。您也可向當地人如導遊諮詢正宗藏香店家。
結語
若要用三個詞總結藏香特質,「信仰」、「自然」、「手工」再貼切不過。正因如此,它才能流傳千年!
通常在 0.5~24 小時內回覆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