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at Tibet Tour Logo GREAT TIBET TOUR ®

藏族舞蹈

  • Merry
  • 最後更新 : 21/04/2025
藏族舞蹈

藏族舞蹈是藏文化的重要載體,以其獨特風格、多元形態與深厚文化內涵,展現高原民族的別樣風情。這些豐富多變、風格各異的舞蹈傳統承載著多重功能——有的抒發對自然美景的讚頌與美好生活的衷心祝願,有的傳遞男女情愛的繾綣相思,有的慶祝豐收、淨化驅邪,有的體現信仰虔敬。每種舞蹈形式皆根植於特定需求與場合,蘊含獨特象徵意義。儘管風格功能各異,高原民族的精神風貌與生活型態,皆在翩躚舞姿中獲得鮮活真實的呈現。

藏族舞蹈分類

西藏幅員遼闊、人口分散,孕育出豐富多元的舞蹈傳統。受地理差異與宗教文化影響,城鄉之間、農牧區之間、牧林區之間逐漸形成不同的舞蹈形式與身體語彙,呈現出繽紛多彩的藝術風貌。

藏族舞蹈形式繁多,分類方式亦有數種。常見分類將藏族舞蹈劃分為四大類:民間舞蹈(鍋莊、弦子、堆諧等)、宗教舞蹈(羌姆、祭祀舞等)、戲曲舞蹈(格薩爾等)與宮廷舞蹈(嘎爾等)。另可根據歌舞形式,將藏族舞蹈分為「民間舞」與「宗教舞」兩大類,主要包括鍋莊、弦子、堆諧與羌姆,分別承載民間娛樂與宗教祭祀的文化內涵。

鍋莊舞

「鍋莊」為藏語音譯——「鍋」意為「圓圈」,「莊」意為「舞蹈」,故鍋莊直譯即「圓圈舞」。其名稱源於傳統表演形式,參與者圍成圓圈共舞。鍋莊流行於藏北牧區、康巴地區安多地區

鍋莊舞廣受喜愛,不僅因其體現參與者開闊的文化胸襟,更源自舞蹈本身的獨特魅力。其核心吸引力在於簡易性——完整鍋莊舞的動作相對易學易模仿,幾乎人人皆能快速掌握。人們常在舞蹈中學習、在學習中舞蹈,使體驗兼具趣味與愉悅。

鍋莊舞
嘉絨藏族鍋莊

鍋莊舞動作豪放不羈,手足並用,配以豐富曲調。男女分列兩側牽手成圈,採用對唱形式,通常由男子以高亢穿透的嗓音起頭。舞隊隨歌節奏沿圓圈行進,呈現「甩手顫步」姿態。每段唱詞結束時,舞者齊聲高呼「呀!」,加快節奏後展開雙臂、扭動身軀,邁開矯健大步,衣袖在歡快舞動中翻飛。舞蹈包含跑跳等動感動作,男性舞者尤以舒展雄渾的姿態著稱。

弦子舞

弦子在藏語中稱「巴耶」,樂器通常以牛皮馬尾製作。因其表演時常由男子在前領舞並演奏牛角胡、二胡等弦樂器,故得名「弦子」。弦子發源於四川巴塘,其中巴塘弦子以旋律優美、曲庫豐富、舞姿典雅流暢尤為著名,廣泛流傳於康區與衛藏地區。

弦子舞屬世俗歌舞形式,具有廣泛群眾基礎。其多元表達主題尤受年輕人喜愛,常見題材包括迎賓聚會、尊老敬長、讚美家鄉、傾訴愛慕、離別寄情與吉祥祝願等。

弦子舞
巴塘弦子舞

弦子舞姿典雅柔美、流暢婉約,多為集體表演。演出時男子操弦樂器,女子長袖飄逸伴舞。隨著音樂節奏變化,歌舞動作相應轉換,形成豐富層次。男女舞者各成半圓,時而緊聚時而散開,載歌載舞。男子舞蹈強調頓挫有力的踏靴步法,展現粗獷豪邁之美;女子則突出長袖翻飛的柔婉韻律,盡顯典雅風姿。

堆諧舞

藏語中「堆」意指「高地」,特指雅魯藏布江上游從日喀則以西至阿里全境的廣袤地區;「諧」意為「歌舞」。故堆諧即指西藏上部或西部地區的傳統歌舞。堆諧是源自日喀則拉孜縣的傳統舞蹈,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特色為圍成圓圈伴以札年琴(六弦琵琶)演奏,融合器樂、歌唱、踢踏舞步與說唱元素,在拉薩與日喀則地區尤為盛行。

質樸豪邁的堆諧將器樂、歌唱與舞蹈融於一體,以奔放形式帶來強烈視聽衝擊。在堆地區幾乎人人都能跳上幾段。當它從日喀則傳至拉薩後,受到城市與上流社會青睞,逐漸發展出更精緻的風格與擴充的伴奏編制。傳統堆諧近似羌族沙朗與古格壁畫中的舞蹈,男女舞者以交叉姿勢牽手,有別於其他圓圈舞形式。

堆諧
堆諧廣受社會各階層喜愛,尤以上流社會與城市居民為甚

堆諧分南北兩派:南派表演風格婉約細膩,北派則傾向豪邁剛健。典型堆諧表演分為兩部分:前半段以歌唱為主,節奏舒緩舞姿優美;後半段側重舞蹈,節奏歡快動作充滿活力。堆諧是藏族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不僅具有高度藝術價值,對研究藏族歷史文化、民俗與原始宗教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羌姆舞

藏族舞蹈中,羌姆(俗稱神舞)是最重要的寺廟祭祀宗教舞蹈。每逢重大宗教節日,藏族僧侶身著彩袍、戴面具綬帶、持刀劍盾牌,在法號、嗩吶等樂器伴奏下跳起威嚴莊重的羌姆舞。

羌姆歷史悠久,可追溯至8世紀。當蓮花生大士入藏弘法時,曾與當地苯教產生衝突。為緩和緊張,他將印度密宗舞蹈元素融入吐蕃既有的宗教舞蹈與儀式典禮,改編成宗教界與民間皆能接受的形式,作為推廣傳播佛教教義的媒介。

羌姆舞
松贊林寺羌姆舞

羌姆表演中的舞者佩戴代表各路神祇的面具,這些儀式化的舞蹈序列融入許多藏族民間舞蹈元素,常包含大規模「薩滿舞」。表演通常結合「仿生舞」與「聖物舞」,不設歌唱環節。氛圍莊嚴肅穆,令觀者心生敬畏。寺院台階上,喇嘛列置嗩吶、長號、海螺、鼓鈸等樂器。在深沉雄渾的樂聲中,老幼喇嘛頭戴神獸面具,手持法器兵器,按神祇位階依次登場——象徵神靈已降臨人間。

每逢藏傳佛教節日如雪頓節、薩嘎達瓦節等,西藏各大藏傳佛教寺廟皆會舉行盛大羌姆舞法會,例如西藏的哲蚌寺、楚布寺、札什倫布寺、桑耶寺,青海的塔爾寺,甘肅的拉卜楞寺,雲南的松贊林寺等。

結語

正如藏族諺語生動揭示高原民族與生俱來的藝術靈魂:「會說話就會唱歌,會走路就會跳舞。」藏族舞蹈是藏文化的重要組成,融合宗教信仰、生活習俗與自然崇拜等多重元素,形式豐富風格多元。鍋莊等民間舞熱情奔放,弦子輕快活潑,堆諧融唱跳奏於一體,展現民族團結歡樂;羌姆等宗教舞莊嚴神秘,折射宗教儀式內涵,充分彰顯高原民族獨特的文化魅力。

有問題嗎?歡迎在下方快速提問!
或透過 寄信給我們

您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