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傳佛教色彩
- Catherine
- 最後更新 : 23/07/2025
受青藏高原地理環境、文化傳承與宗教信仰影響,藏族人民早已形成獨特的色彩觀念,賦予不同顏色相異的意義、份量與層次。這種色彩觀體現在佛教文化中,並展現在唐卡、壁畫、建築、雕塑、民間藝術與日常生活中。以下介紹七種最具代表性的色彩:
紅色——權力的象徵
佛教中,西方極樂世界之主阿彌陀佛為紅色,因此紅色象徵權力。藏戲中佩戴深紅面具的角色代表國王。
紅色在藏族建築中的運用有嚴格規範,主要用於宮殿、經堂與靈塔殿的外牆,以展現威嚴,因而成為典型藏式色彩之一。例如布達拉宮的紅宮設有達賴喇嘛靈塔殿,作為整座布達拉宮建築群的中心,具有紀念與祭祀的重要意義。多數經堂皆漆成紅色,如哲蚌寺的乃瓊護法殿與桑耶寺的護法神殿。在西藏原始苯教中,宇宙分為神、人、鬼三界,為避免鬼怪侵擾,人們會以紅色染料塗面。隨時代發展與信仰轉變,這種紅色不再塗於臉上,而是保留在建築中。
紅色也廣泛用於僧人的袈裟。相傳2500年前,在佛教發源地印度,人們將紅色視為最廉價且不起眼的顏色。僧人故以紅色為衣,展現追求心靈圓滿而非外在形象的願望,同時有助排除外界干擾,專注佛法修行。
黃色——象徵繁榮與土地
佛教中代表南方方位的寶生佛為黃色,故黃色代表南方。藏戲中黃色面具的角色代表高僧。
黃色象徵繁榮與土地。在藏族建築中,漆成黃色的建築地位較高,如寺廟、活佛或高僧居所、著名修行室與寺院最重要的殿堂。例如布達拉宮西側的達賴喇嘛黃色修行室、哲蚌寺的強巴佛殿與敏珠林寺的主殿。至於八廓街的黃色小樓瑪吉阿米,其黃色外牆承載著人們對第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的緬懷之情。此外,佛衣、各類宗教法器、高僧與活佛的袈裟皆為黃色。需注意的是,普通僧人與在家居士通常不穿黃色衣物。
黃色在佛教中的尊貴地位與釋迦牟尼佛直接相關。釋迦牟尼捨棄王位後,在樹下開始每日一餐的簡樸修行。他秉持簡樸理念,不再接受華衣美食,故赴天葬場拾取遭日曬雨淋而泛黃的棄置裹屍布,洗淨後披覆於身。黃色僧袍的傳統由此延續,久而久之,黃色便廣泛運用於宗教場所。
白色——藏族文化重要元素
佛教中白色的金剛薩埵代表東方方位,故以白色表示東方。在藏族文化中,白色意指慈悲。
崇尚白色的習俗是藏族文化極重要的部分,最典型的例子便是哈達的敬獻。無論在神聖或平凡場合,皆可見白色哈達作為藏族禮儀的象徵。藏戲中白色面具指男性角色。老人在本命年會特意穿著繪有日月圖紋的白色外套以示吉祥。西藏民居的外牆亦為白色。藏族人民生活在雪域高原,飲用白色乳汁,敬獻白色哈達,並將房屋外牆塗白。科學上而言,白色能抵抗高原的紫外線輻射。
藍色——展現威嚴與吉祥
由於佛教中藍色的不動佛代表中央方位,故藍色意指中央。藏戲中藍色面具特指獵人角色。
最為人熟悉的藍色當屬藏青藍。藏青藍主要用於佛教唐卡與壁畫中各類怒相神與護法神,能最大程度展現其力量、威嚴與氣質,極具立體感,是其他藍色無法呈現的藝術效果。藏族門簾或帳篷上的圖案幾乎都以藏青藍布貼縫而成,象徵吉祥豐饒,這是藏青藍在藏族民俗中的另一重意義。此外,古老苯教徒將天空之色視為神聖,僧服背心與裙襬側邊皆襯有藍色滾邊。藏族服飾鑲嵌藍色線條的內緣正是承襲此古老傳統。
綠色——代表平民大眾
佛教中不空成就佛代表北方,故綠色代表北方。藏戲中綠色面具特指女性角色。綠色在西藏意味平民,更貼近大眾、生活與廣袤農牧區。藏族女性常佩戴綠色頭巾、綠松石飾品,穿著綠色上衣與綠色袍邊。
金色——彰顯宏偉氣勢
金頂是藏族宮殿、寺院與佛塔的重要特色。頂部表面為鍍銅筒瓦,構成藏式建築獨特景觀。此設計旨在使主體建築從建築群中脫穎而出,展現更宏偉的氣勢。藏傳佛教雕塑種類繁多,金色雕塑更是色彩斑斕、光輝奪目。金色也出現在佛像、唐卡與壁畫中,純金被加工成可塗刷的金粉、薄如蟬翼的金箔或鍍金工藝。
黑色——驅避邪靈
黑色在藏族生活中是種非常複雜的顏色。在藏族文化中,黑色代表權威與尊嚴。有人說黑色吸收光線,也有人認為它能驅避邪靈。牧民居住於黑氂牛毛織成的黑色帳篷中。農村男女多穿黑色藏服,尤其傳統農村女性常全身著黑。在藏族建築中,白牆必配黑色窗框,上窄下寬的造型稱為「牛角」。據說這種設計能帶來好運。
結語
在藏族文化中,色彩不僅是裝飾,更反映了深刻的精神信仰、文化認同與日常生活。每種顏色皆承載著由宗教、傳統與高原環境塑造的象徵意義。從僧袍到壁畫與服飾,這些色彩訴說著藏族人民與信仰及傳統的緊密連結。理解這些色彩,能讓我們一窺藏族生活的豐厚底蘊。
通常在 0.5~24 小時內回覆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