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at Tibet Tour Logo GREAT TIBET TOUR ®

岡仁波齊內轉經

  • Jennie
  • 最後更新 : 02/10/2025
岡仁波齊內轉經路線

岡仁波齊是藏傳佛教四大神山之一,也被印度教、藏傳佛教、西藏原生宗教——苯教,以及古耆那教認定為「世界的中心」。每年都有來自西藏、印度、尼泊爾等地的眾多信徒前來朝聖。

轉經路線分為外轉經與內轉經。佛教認為岡底斯山是萬山之尊,是勝樂金剛的駐錫地,周圍的山川河流都是其組成部分,因而形成了外轉經路線。內轉經路線則以緊鄰岡仁波齊南面的因揭陀山為中心。因揭陀山(海拔5,975公尺)被譽為神山岡仁波齊的護法山,象徵十六尊者的首領,周圍山水則代表羅漢、菩提、聲聞與緣覺。內轉經是岡仁波齊的核心朝聖區域,具有更高的宗教與神聖意義。

藏傳佛教信徒認為,需具備完成13圈外轉經的功德,才有能力進行內轉經。在西藏,「十三」代表功德的圓滿。而內轉路線中的十三金塔是最難抵達、景觀最壯麗之處。據說完成一圈內轉經的功德,相當於完成一整年的外轉經。

因揭陀山
因揭陀山象徵十六尊者的首領

內轉經路線

內轉經實際是圍繞因揭陀山的繞行路線。從塔爾欽出發,全長約26-27公里,通常需一天完成,全程最高點近6,000公尺,徒步難度較高。且一年中有半年步道被冰雪覆蓋,危險係數也相對較高。

路線:塔爾欽→色龍寺→埡口→十三金塔→江扎寺→塔爾欽

第一段:塔爾欽至色龍寺

從塔爾欽到色龍寺距離4.5公里,可駕車或徒步前往。從塔爾欽鎮東端的瑪尼牆出發,攀上後方黑色山坡後,沿車道向北行進。左側河谷深邃水聲迴盪,右側山坡綠草如茵,點綴著幾處經幡。山路起伏不大,輕鬆行走兩公里後會見到岔路。沿右側道路向東北望去,可見形似須彌座的精巧寺院——江扎寺。取左側道路沿河岸小徑前行三公里,即可抵達色龍寺。

此段最難處在渡河。看似不大的河灘實際寬闊,水流湍急冰冷,深度可及膝蓋。可使用登山杖,選擇河道較窄處踩石而過。

經過色龍寺旁一排白塔後,眼前出現巨大陡坡,需費力攀爬。隨著視野變化,神山岡仁波齊逐漸放大清晰,展現出「金剛手峰」與「文殊峰」的雄姿。

內轉經
攀爬陡坡

第二段:因揭陀山至十三金塔

從色龍寺向北行,攀至岡仁波齊山腰裂縫處的十三金塔,距離約8公里,需時約5小時。

沿小徑朝向岡仁波齊前行,左側是一列峻峭黑色山巒,神山融雪之水在前方不遠處奔流而下,在右側山谷中潺潺流淌。小徑兩側石塊間點綴著叢叢綠苔,別無他物。緩坡上行5公里後即可抵達因揭陀山。繞行因揭陀山,沿西側繼續朝神山方向徒步約1小時,將抵達神山腳下。接著翻越因揭陀山與岡仁波齊仁波切之間的山口,即可到達觀瞻禮拜神山最莊嚴之處。這裡可見懸崖上佈滿五彩經幡的地方,正是十三金塔所在。

通往十三金塔之路
最具挑戰路段,需抓緊哈達持續攀爬

但對體力普通者而言,抵達懸崖底部已足夠,這裡也是普通藏族女性轉山禮拜之處。通往懸崖處有信徒用哈達連接的牽引繩,可助朝聖者借力攀爬,防止滑墜。不建議在無專業嚮導或登山者指導下前往十三金塔,因確實存在危險。

朝拜十三金塔後,可原路下山,沿因揭陀山東側山谷返回。

第三段:色龍寺→江扎寺→塔爾欽

繞行因揭陀山後,折返色龍寺。橫越色龍寺東側河灘,攀上山坡,朝江扎寺方向前行。穿過交錯的岩石區與塌方區,將抵達海拔5,300公尺的山口。

從埡口北望,神山再次顯露聖潔雪頂;南眺納木那尼峰與聖湖瑪旁雍錯的組合,猶如羊脂白玉置於寶藍綢緞之上;東望可見遠處的江扎寺。折返江扎寺方向,山路總體平緩,寺廟氛圍愈發濃厚。在天色完全暗下前,沿車道返回塔爾欽,內轉經圓滿完成。

https://v.greattibettour.com/photos/2023/08/namunani-peak--23-24096.jpg
納木那尼峰與聖湖瑪旁雍錯

三大宗教景觀

江扎寺、色龍寺與十三金塔是內轉經途中最具代表性的三大宗教景觀。

江扎寺

位於塔爾欽鎮東北方,在環繞神山岡仁波齊的寺院中規模最大。據傳由直貢噶舉派修行者古亞崗巴建造,已有八百餘年歷史,曾是該地區的宗教中心。

周邊分佈大量聖跡,點綴著形狀奇特的岩洞、聖泉等,如古亞崗巴修行的宗堡建築、釋迦牟尼為龍王說法時的法座平台、有人取出開啟內轉經鑰匙的蟾蜍形岩石,以及許多高僧的禪修室、寢宮、護法殿與飲泉等。寺內供奉直貢噶舉派創始人吉天頌恭像,據傳像中藏有大師牙舍利。另有從印度迎請的百餘部經典供奉於此。

江扎寺
江扎寺坐落於土丘之上

色龍寺

這座寺院規模較小,與江扎寺遙相對望。因主供來自印度的偉大上師蓮花生大士,許多印度、尼泊爾朝聖者會專程前來禮拜。色龍寺為雙層紅石建築,寺院面向神山,主殿設於二樓。信眾禮拜蓮花生大士時,喇嘛會逐一點燃酥油燈。寺內設有小經堂,專門供奉噶瑪巴與泰耶多傑畫像。寺院周邊有大量瑪尼石堆,高約半公尺,如小型石林;瑪尼石下還有用四五塊石頭搭成的簡易石屋,是信徒為來世修建的魂居。

觀賞岡仁波齊南壁的最佳位置也在色龍寺上方。就此而言,絕對是值得造訪之地。神山南壁的巨大垂直冰裂與山腰橫向岩線構成佛教「卍」字符,是精神力量的集中體現,象徵吉祥護佑。

色龍寺
色龍寺

十三金塔

這是內轉經最艱險也最壯觀的景觀,供奉直貢噶舉十三位祖師的法體。位於神山南壁東側,距大垂直冰槽底部僅百公尺。

在半天然半人工的岩槽中,矗立著十三座金塔。每座塔頂包裹黃金並披掛哈達,以五彩經幡相連,塔基周圍放置許多法器和信眾供品。抵達十三金塔需攀爬百餘公尺高的垂直絕壁,需極強體力,且須天氣配合方能成行,故能到達禮拜者寥寥。

十三金塔
十三金塔,內轉經最高點

旅行建議

  1. 內轉經最佳季節:每年7月上旬至9月上旬
  2. 裝備清單:防風外套褲裝、登山鞋或運動鞋、登山杖、太陽眼鏡、防曬用品、高熱量食物、便携氧氣瓶
  3. 注意落石:當地朝聖者間流傳說法,若未完成13圈外轉經就進行內轉,可能被山體落石擊中。實際上確實存在山體碎石墜落可能。因此進行內轉經需具備強大心理素質與過人體力,並準備頭盔與安全繩
  4. 切勿獨行:建議跟隨藏族同胞或經驗豐富嚮導進行內轉經,因內轉路線無明顯路徑。若無人同行極易迷路
  5. 勿餵食野生動物:若運氣佳會遇到旱獺(喜馬拉雅土撥鼠),這是當地野生動物之一。但為避免野生動物對人類餵食產生依賴,請勿餵食

結語

內轉經路線不僅濃縮了宗教景觀與地貌精華,更具備難度更高的挑戰性攀登。當你一步步靠近神山岡仁波齊時,將感受到其神奇與震撼。這無疑是一場心靈的朝聖之旅!

有問題嗎?歡迎在下方快速提問!
或透過 寄信給我們

您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