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聖母峰的30個有趣事實
- Catherine
- 最後更新 : 25/06/2025
聖母峰海拔8,848公尺(29,029英尺),是世界最高峰。它的形狀像一座巨大的金字塔,這座巍峨的山峰一直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探險家。我們在這裡整理了30個你可能會感興趣的聖母峰事實。
1. 聖母峰的其他名稱
藏人稱這座最高峰為「珠穆朗瑪峰」,意思是「大地之母」。尼泊爾人則稱它為「薩加瑪塔」,意為「天空之額」。這座山現在是薩加瑪塔國家公園的一部分。
2. 聖母峰原本是以一位英國人命名的
聖母峰是以喬治·埃佛勒斯的名字命名的——他是1830年至1843年間印度政府測量局的局長,也是第一個組織團隊測量喜馬拉雅山脈的人。因此,我們今天稱它為「聖母峰」。1841年,這座高山終於因其特殊性而受到認可。
3. 拉達納特·西克達是第一個發現聖母峰的人
與大多數人想的不同,聖母峰並非由喬治·埃佛勒斯發現。儘管這座山以他的名字命名,但他並不是第一個認定它是世界最高峰的人。聖母峰實際上是由一位印度人——拉達納特·西克達,一位印度測量師兼數學家——發現的。
4. 聖母峰位於中國和尼泊爾
聖母峰位於中國和尼泊爾之間,北側是中國,南側是尼泊爾。它橫跨從壯麗的西藏地區到美麗的尼泊爾。
5. 聖母峰有兩個高度
尼泊爾及其他國家使用的雪蓋高度(總高度)為8,848公尺(29,029英尺)。而中國官方公布的岩面高度為8,844.43公尺(29,017.2英尺)。
6. 聖母峰營地
在中國一側,除了聖母峰大本營(5,150公尺/16,900英尺)外,還有其他五個營地:一號營地位於5,800公尺(19,028英尺),二號營地6,500公尺(21,325英尺),三號營地7,028公尺(23,057英尺),四號營地7,790公尺(25,557英尺),五號營地8,300公尺(27,230英尺)。在尼泊爾一側,除了大本營(5,364公尺/17,598英尺)外,還有其他四個營地。這些營地主要是登山者的中繼站、休息點或補給站。別擔心,下山時你也會找到這些營地。
7. 聖母峰正在長高
據估計,聖母峰的平均高度每1萬年增加約20~30公尺。也就是說,這座山每世紀持續長高20公分。
8. 聖母峰不是最高的山
雖然聖母峰是地球上從海平面算起的最高峰,但世界上最高的山其实是夏威夷的休眠火山——茂納凱亞火山。這座山有6,000公尺(20,000英尺)位於海平面以下。如果從海床測量,它的總高度將達10,200公尺(33,465英尺),幾乎比聖母峰還高一英里。
9. 鮮為人知:聖母峰頂藏有雄獅
一位喇嘛告訴丹增·諾蓋(第一位登上聖母峰的尼泊爾人),根據經文記載,聖母峰頂有一頭金獅。丹增·諾蓋沒有找到它,因為金獅位於西藏一側。
10. 氣候極端惡劣
聖母峰峰頂的年最低溫常年維持在零下30至40攝氏度。峰頂的空氣含氧量只有東部平原地區的四分之一。風速可達每小時200英里。
11. 聖母峰已有4.5億年歷史
聖母峰實際上形成於4.5億年前,比喜馬拉雅山脈還要古老。聖母峰所在的地區曾經是一片海洋。我們至今仍能在聖母峰上部看到海洋生物和貝殼化石。峰頂的石灰岩和砂岩曾經是海床沉積岩的一部分。
12. 8,000公尺以上區域被稱為「死亡地帶」
從四號營地到峰頂,登山者會進入常說的「死亡地帶」。在超過8,000公尺(26,247英尺)的高度,95%的登山者會經歷缺氧和極端寒冷。而直升機、救援政策和GPS設備的使用將受到限制。
13. 超過300人死於聖母峰
自195年首次成功登頂以來,已有超過300人在喜馬拉雅山區喪生,其中大多數是雪巴嚮導。受傷、高山症和失溫是三大主因,且多發生在下山過程中。
14. 攀登聖母峰花費3萬至13萬美元
旅遊公司向遊客收取3萬至13萬美元或更多的費用,用於辦理許可證、準備裝備、尋找嚮導和確保應變計劃。這包括直接支付給尼泊爾政府的1.1萬美元。高端豪華套餐還會為每位登山者配備多達五名雪巴嚮導,以滿足個性化需求,如無限供應氧氣瓶、更舒適的帳篷,甚至熱水淋浴。
15. 卡米· Rita 登頂次數最多
雪巴人(散居在尼泊爾、中國、印度和不丹邊境的喜馬拉雅山區居民)——卡米· Rita 已登頂24次,保持最多嘗試次數的紀錄。另外兩位令人敬佩的雪巴人,阿帕·雪巴和普爾巴·塔希,各自登頂21次。阿帕的多次探險致力於提高對氣候變遷的認識和保護家園。
16. 埃德蒙·希拉蕊是首位登頂者
首批登上聖母峰峰頂的人是紐西蘭的埃德蒙·希拉蕊和尼泊爾雪巴部落的丹增·諾蓋。他們於5月29日從尼泊爾邊境登頂。最初,約翰·杭特上校領導一支英國探險隊攀登聖母峰峰頂。希拉蕊和丹增是這次探險的成員。最終,他們成為首批成功完成全程的人。
17. 7,000人成功登頂聖母峰
每年約有800人嘗試攀登聖母峰峰頂。至今已有超過7,000人接受這項挑戰。
18. 登頂窗口期——4月、5月、9月
何時可以攀登聖母峰?嗯,幾乎全年都被噴射氣流佔據。在那些時候,由於極低溫和強風,攀登幾乎不可能。5月和9月的風速較慢。4月和5月是該地人流量最高的月份。對登山者來說,這是最安全的時期。另一個額外因素是,在此期間沒有嚴酷的冬季降雪或危險的季風降雨。
19. 登頂聖母峰至少需40天
你認為攀登聖母峰峰頂需要多少時間?嗯,請以天和月計算。你需要三個月完成整個旅程。首先,僅往返聖母峰大本營的徒步就需要19天。一旦到達聖母峰大本營,你還需要額外40天等待最佳天氣並登頂。
20. 多達18條攀登聖母峰的路線
那麼,如何攀登聖母峰?總共有18條路線,不僅一條。所有這些路線都不同,但通往同一個目的地。其中最受歡迎的是東北稜標準路線和南坳路線。
21. 綠靴子如同警鐘
綠靴子的主人是印度登山者澤旺·帕爾喬。幾乎每位沿東北稜攀登聖母峰的登山者都曾在死亡地帶約8,500公尺高度途經綠靴子。如今,該地點也被稱為「綠靴洞穴」,許多人在此休息喘口氣或補充體力。
22. 攀登聖母峰的死亡率並非喜馬拉雅山區最高
儘管聖母峰是死亡人數最多的山,但它不是死亡率最高的山。在超過1,000名登山者的山峰中,聖母峰的死亡率為1.37%,僅排名第七。安納布爾納一號峰的死亡率為4.07%,是聖母峰的兩倍多。
23. 不聽從嚮導指示也會導致聖母峰死亡
死亡原因不是交通堵塞,而是不聽從嚮導的指揮。近年來,隨著登山者人數增加,等待登頂常導致長長隊伍,使登山者手腳凍傷,但不一定死亡。那些死亡者大多固執且未遵循指導。
24. 聖母峰附近還有四座8,000公尺高山
聖母峰是喜馬拉雅山脈的一部分。聖母峰附近還有其他四座山峰,分別是馬卡魯峰(8,463公尺)、卓奧友峰(8,153公尺)、洛子峰(8,501公尺)和洛子中峰(8,393公尺)。聖母峰排名第三。
25. 喬丹·羅梅羅13歲登頂聖母峰
最年輕的登頂者是美國人喬丹·羅梅羅,年僅13歲。他於2010年5月23日從北坡登頂。
26. 無氧登頂聖母峰僅佔總數2.7%
總體而言,在聖母峰頂,每次呼吸的吸氧量通常比海平面少約66%。但萊因霍爾德·梅斯納爾和彼得·哈伯(義大利)在1978年登頂時未使用氧氣瓶。效仿他們的例子,有193名登山者未使用氧氣罐登頂。
27. 首位女性攀登聖母峰——田部井淳子
1975年5月16日,日本人田部井淳子從南坡攀登,成為世界上首位攀登聖母峰的女性。同一年,西藏的潘多成為從北坡登頂的首位女性。
28. 史上最高海拔的爭執
2013年,三位登山愛好者烏利·斯特克、西蒙尼·莫羅和強納森·格里菲斯持續無視雪巴人的休息命令,繼續攀登。他們的行為激怒了當地雪巴人,引發激烈爭執。最終,雙方在尼泊爾軍官見證下簽署和平協議。
29. 聖母峰上的交通堵塞
越來越多嘗試登頂聖母峰的舉動導致大量登山者在峰頂附近被困。
僅在2012年5月19日半天內,就有234人成功登頂,但有四人在下山時喪生。該事件提高了人們的安全意識。
30. 數月體能訓練必不可少
如果你認真想攀登聖母峰,請確保有專業嚮導陪同。你還需要在登頂前進行數月甚至數年的訓練。
通常在 0.5~24 小時內回覆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