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at Tibet Tour Logo GREAT TIBET TOUR ®

覺沃仁波切:西藏最神聖的佛陀聖像

當今佛教中最神聖、保存最完好且最受尊崇的佛陀聖像,正是供奉於西藏拉薩大昭寺釋迦牟尼佛殿中央的覺沃釋迦牟尼尊像。人們尊稱其為覺沃仁波切。藏語中「覺沃」意為「至尊」,「仁波切」意為「珍寶」。它更是一件稀世藝術瑰寶。

覺沃仁波切
供奉於西藏拉薩大昭寺的覺沃釋迦牟尼像

釋迦牟尼是誰?

釋迦牟尼(西元前623年-前543年)是佛教創始人。他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的王子,本名喬達摩·悉達多。據佛經記載,喬達摩佛陀在19歲時因感悟生老病死之苦,捨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35歲時於菩提樹下證悟成道,創立最早的佛教僧團,隨後在印度北部與中部的恆河平原傳揚教法。80歲時在拘尸那羅圓寂涅槃,被尊稱為釋迦牟尼佛。佛教在後世發展中逐漸分為多個流派。

釋迦牟尼佛聖像樣貌

供奉於中央佛殿的覺沃仁波切為坐像,高1.5公尺,造型生動、神情安詳,左手托缽,右手垂膝。慈悲靜默的微笑,彷彿正以溫言撫慰眾生。

藏族人民為釋迦牟尼佛聖像鑲嵌了綠松石、紅珊瑚、珍珠、琥珀、玉珠等眾多寶石,最引人注目的是冠頂的三顆「九眼」天珠。經過歷史上最大規模修繕擴建後,1409年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為聖像獻上五佛冠。釋迦牟尼像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曾與大昭寺一同受損,後皆獲得修復。

為何覺沃仁波切是西藏最神聖的聖像?

藏傳佛教的信眾崇奉覺沃釋迦牟尼,視其為至高無上的精神信仰。究竟這尊聖像有何特殊之處?不僅因其具有極高的歷史文物價值,更因它神聖稀有的淵源,讓人彷彿親見佛陀真身。

釋迦牟尼在世時,弟子曾請工匠為他製作三尊等身像,分別呈現8歲、12歲及25歲(或說30歲)的樣貌。在乳母指引下,聖像與佛陀本人容貌極為相似。完成後更由釋迦牟尼親自開光加持。

三尊聖像中,12歲鎏金銅像最為尊貴精妙。據傳凡得見此釋迦牟尼聖像者,皆能積聚見、聞、思、觸之功德,未來得以脫離三苦根本,獲得輪迴解脫。

覺沃仁波切是大昭寺成為精神聖地的緣起,甚至可說是拉薩成為首府的原因。「拉薩」之名正是因這尊佛而來,意為神佛駐錫之地。由此可見聖像的重要性。

大昭寺
大昭寺頂上的喇嘛

藏族人民視其為至寶,不僅因其歷史與文物價值,最重要的是,現今瞻仰此佛與2500年前親見佛陀毫無二致。每位虔誠藏人心中都有同樣的願望——朝拜覺沃仁波切,種下解脫之因。因此每日都能見到成群信眾圍繞大昭寺禮拜。

虔誠信眾與覺沃釋迦牟尼

覺沃仁波切是大昭寺主尊、藏傳佛教精髓,更是千百萬佛教信眾的信仰中心。人們以各種方式表達對祂的虔敬與崇仰。

每逢聖日,拉薩民眾仍會如常至大昭寺禮佛。他們繞行釋迦牟尼佛聖像,緩步移動。數百年來,朝聖者在大昭寺前磕長頭不絕,連堅硬的石板都被磨得光滑如鏡。信眾為長明燈添酥油、向佛龕獻哈達,或以金粉為佛身貼金。總之,將所有敬意都奉獻給佛陀。

有些極虔誠的朝聖者以特殊方式禮佛。他們從西藏各地,甚至從青海、四川、甘肅等藏區,跋涉數千里一路磕長頭至拉薩,彷彿以身體丈量「世界屋脊」的土地。最終跪倒在佛足前,倚靠佛膝低聲傾訴祈願。這或許是藏傳佛教徒最幸福滿足的時刻。

虔誠朝聖
虔誠藏人正在行磕長頭禮

釋迦牟尼佛聖像歷史淵源

關於覺沃釋迦牟尼如何來到拉薩,有一說法流傳:25歲等身像因印度宗教戰爭沉入印度洋。據藏族文獻記載,印度摩揭陀國王為感謝前秦皇帝苻堅(337-385)協助擊退外敵、重揚佛法,於中國十六國時期將12歲覺沃像贈予苻堅。松贊干布迎娶文成公主時,唐太宗(598-649)將此像作為嫁妝賜予文成公主。覺沃釋迦牟尼於641年被迎請至西藏,後於710年供奉於大昭寺。自此,這尊釋迦牟尼像便與藏傳佛教同榮共辱。

松贊干布時期興建大昭寺無疑是重大工程,僅基礎建設就耗時三年。歷代多次擴建後方成現今規模。舊時的八廓街原本只是繞行大昭寺的朝聖路。隨著禮佛人潮增多,旅店、餐館、商店等陸續出現,逐漸形成繁華商業中心,拉薩城由此興盛。

同一時期,尼泊爾尺尊公主也將8歲釋迦牟尼佛聖像帶至西藏,現供奉於拉薩小昭寺。然因文化大革命期間受損,保存狀況不甚完整。

有問題嗎?歡迎在下方快速提問!
或透過 寄信給我們

您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