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昭寺位於拉薩城關區八廓街以北約500公尺處,建於唐朝(西元641年,即西元7世紀中期),與同期建造但為漢式風格的大昭寺互為姊妹寺。從大昭寺步行至小昭寺約需15分鐘。據說這兩座寺廟是為了供奉與真人等身的釋迦牟尼佛像而建。
走進莊嚴的大殿,喇嘛們坐在長條凳上,以平穩的語調低聲誦讀晦澀的佛經,誦經聲此起彼落。若非親臨其境,實在難以想像這番景象,感受那份敬畏之情。左側有個小廳,可供信眾捐獻功德。捐贈5元即可選擇一條小手鍊或吊飾作為紀念品,這是非常好的禮物,師父還會為您祈福!寺內的壁畫明顯融合了漢藏風格,十分精緻。庭院中可見成千上萬盞供信徒使用的酥油燈,昏暗的黃色房間裡燈火通明,景象非常震撼!在小昭寺後殿的閣樓上,可以遠眺大昭寺的金頂和布達拉宮。
歷史淵源
尼泊爾的尺尊公主與唐朝文成公主先後帶著與松贊干布和親的歷史使命來到拉薩。尺尊公主從加德滿都帶來了八歲等身的覺沃彌覺多傑佛像作為7世紀時的嫁妝;而文成公主後來從長安帶來了十二歲等身的釋迦牟尼佛像。在釋迦牟尼佛涅槃1200多年後,這兩尊佛像奇蹟般地在拉薩重逢。為了安奉這兩尊佛像,松贊干布與兩位公主共同修建了小昭寺和大昭寺,分別供奉釋迦牟尼佛像與覺沃彌覺多傑佛像。
小昭寺的建立與文成公主和松贊干布的婚姻密切相關。相傳文成公主進藏時,由賈嘎與魯加兩位官員用木車載著釋迦牟尼佛像前往西藏。當行至現今小昭寺所在地時,木車陷入沙地中。博學多才且信奉佛教的文成公主透過曆算得知此處為龍宮所在地,於是決定將釋迦牟尼佛像安放於此,並建寺供奉。因此,小昭寺的建築風格融合了漢式與藏式建築的特色。
松贊干布去世後,在芒松芒贊執政期間(西元650年至676年),據傳唐朝將派兵至吐蕃奪取釋迦牟尼佛像,因此於652年將釋迦牟尼佛像移至大昭寺,並封存於南殿中。西元712年,唐朝金城公主嫁入吐蕃,她取出釋迦牟尼佛像供奉於大昭寺,同時將原供奉於大昭寺的覺沃彌覺多傑佛像移至小昭寺供奉。自此,兩尊釋迦牟尼佛像互換了寺廟。
亮點特色
雖然小昭寺的規模與名氣不及大昭寺,但仍有大量信徒前來朝拜。與大昭寺相比,在小昭寺可以非常近距離地觀看八歲等身的釋迦牟尼佛像,而在大昭寺只能遠觀十二歲等身的釋迦牟尼佛像。八歲等身的釋迦牟尼佛像端坐於銀製寶座上,周圍環繞雙龍,神情慈祥而神聖。
通常在 0.5~24 小時內回覆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