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傳佛教僧侶飲食
- Zoe
- 最後更新 : 19/05/2025

當你造訪西藏時,可能會發現藏傳佛教的僧侶和喇嘛可以吃肉,這在許多人眼中簡直難以置信、無法理解。尤其對某些佛教信徒來說,吃肉對僧侶而言是絕對禁止的飲食。那麼,西藏僧侶的飲食究竟是什麼樣子呢?
過去西藏僧侶吃什麼?
西藏位於青藏高原。作為世界屋脊上遼闊的地域,這裡偏遠的交通條件讓西藏與外界幾乎完全隔絕了千年之久。加上惡劣的自然條件,如高海拔、溫差大、缺氧、嚴寒、凍土等因素,使得適合在這片土地上生存的作物稀少且產量微小,數量幾乎可忽略不計。受限於這些不利因素,西藏僧侶日常主食只能以青稞和糌粑為主。

自藏傳佛教格魯派興起後,逐漸在青藏高原取得主導地位。為了安撫蒙古部落,清朝特別優待格魯派。因其獨特地位,以格魯派為代表的藏傳佛教僧侶不從事生產活動,完全依靠信徒供養。吃肉最根本的原因仍與環境有關,自然條件不允許他們有其他選擇。
在沒有蔬菜穀物的季節,他們別無選擇,只能接受牧民供奉的食物。因此西藏僧尼的飲食與藏族人民相同,多以糌粑、酥油茶、乳製品和牛羊肉為主。牛羊肉主要是風乾肉。
西藏僧侶飲食的起源
從佛教本身來看,僧侶的戒律源自小乘經典。釋迦牟尼佛在世時規定僧侶必須托缽乞食,施主給什麼就得吃什麼,沒有選擇餘地。如果說「我不能吃這個」,就違反了戒律。所以如果施主供養肉食,他們必須食用。
最初的規則是僧侶不允許食用蔥、薑、蒜等有異味的蔬菜。小乘戒律中,依循「三淨肉」原則是可以吃肉的。什麼是「三淨肉」?僧尼可在三種情況下食用肉類:未見、未聞、未懷疑該生物是為比丘而宰殺的。

佛教說眾生平等,不僅指所有人平等,更指一切生命的平等。殺生會造業,違背佛教教義。「三淨肉」是為了最大程度避免造業,因為這三種肉的生產與食用者無關。食用者只是吃已經存在的食物,不吃反而是一種浪費。即使有殺生的罪業,也不是由食用者造成的。但佛教徒是否應該吃肉仍存在爭議。此外,西藏僧侶大多食用大型動物的肉,因為大型動物含有更多蛋白質和更高能量。這樣可以避免殺害更多小動物,減少殺生數量。他們不吃馬肉、驢肉或狗肉,主要以牛羊肉為主。
現今西藏僧侶的飲食
近年來,隨著西藏交通的改善,吃素變得越來越方便。西藏高僧看到許多漢人甚至西方人有素食傳統,非常欣慰,因此開始大力推廣藏傳佛教徒素食。在這種情況下,許多西藏僧侶不再吃肉。這是個好方向,因為素食可以減少眾生的苦難,降低眾生造惡業的機會。現在,三大寺(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經堂供應的所有食物都是素食,參加時輪金剛灌頂法會的所有人也應素食。

格魯派的飲食並非一成不變。在重大佛教活動和宗教儀式中,飲食組合非常有特色。以青海塔爾寺為例,住持升座時通常會舉辦大型宴席,座位基本上按照僧侶職位和等級高低安排。他們面前擺放小方桌和小條桌,上有茶和水果點心,如圓形油果、煎餅、冰糖、糖果、葡萄乾、核桃、蘋果、梨等。
如何像西藏僧侶一樣飲食?
在佛教世界中,飲食包含非常重要的功德和修行。有一整套完整的禮儀,包括止語、端坐,這是非常重要的佛教事務。飲食也是最重要的修行之一。
要完全理解西藏僧侶的飲食,你可以從他們進食的方式著手,而不僅僅是食物本身。
1. 食物搭配
據信,當高澱粉食物(如麵包、米飯和麵食)與高蛋白食物一起食用時,可能會影響消化,長期甚至可能縮短壽命。因為澱粉分解需要鹼性環境,而蛋白質分解需要酸性環境。因此,僧侶每次只吃單一類型的食物。

2. 細嚼慢嚥
西藏僧侶進食時細嚼慢嚥,這樣可以減少食量並減輕胃腸傷害。據說他們每口飯至少咀嚼30次。這也能充分利用味覺器官體驗食物風味,增強營養的消化吸收。
3. 不宜過晚進食
因為消化過程消耗能量,所以不要在一天中太晚進食。這不僅讓胃部休息,也讓身體各項功能充分休息。理想情況下,最後一餐應在日落前、躺下休息前幾小時食用。
4. 共食與靜默
西藏僧侶通常每天一起進食,餐前總是祈禱,這也是一種佛教修行。同時,用餐期間要求絕對靜默,這樣能使他們更專注於食物,確保不會過量進食。
通常在 0.5~24 小時內回覆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