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at Tibet Tour Logo GREAT TIBET TOUR ®

洛子峰

  • Eric
  • 最後更新 : 24/05/2024
夕照中的洛子峰

洛子峰是世界第四高峰,海拔8,516公尺(27,890英呎)。坐落於北緯27°57′42″、東經86°56′00″,屬於喜馬拉雅山脈。藏語中「洛子」意為「南峰」,因這座山峰位於聖母峰以南3公里處,並通過「南坳」與聖母峰相連。

洛子峰在藏語中也稱「丁結協桑瑪」,意為青色美麗的仙女。山峰以北稜與東南稜為界,東側位於中國西藏自治區境內,西側屬於尼泊爾王國。

洛子峰特色

山勢雄偉險峻,冰川活動頻繁,冰崩與雪崩時常發生。尤其從基地營到一號營地之間,遍布千年冰磧石與巨大冰川。地形錯綜複雜,路線漫長,冰坡坡度大,還有數不清的巨大冰裂縫。平均積雪深度達60-65公分,冰坡坡度達75度,部分區域甚至可達85度以上。

除海拔8,516公尺(27,940英呎)的主峰外,洛子峰還擁有以下衛星峰:

  • 洛子南峰,海拔8,426公尺(27,644英呎),位於尼泊爾境內。
  • 洛子中峰Ⅰ(又稱洛子中峰),海拔8,410公尺(27,592英呎),位於西藏與尼泊爾邊境,由俄羅斯登山隊於2001年5月23日首登成功。
  • 洛子中峰ⅠⅠ,海拔8,372公尺(27,467英呎),位於尼泊爾境內,屬於喜馬拉雅山脈。
  • 洛子夏峰位於西藏-尼泊爾邊境,1970年5月12日由奧地利登山隊成功登頂。
  • 此外,洛子北峰Ⅰ(海拔8,290公尺/27,198英呎)、洛子北峰Ⅱ(海拔8,307公尺/27,254英呎)與洛子北峰Ⅲ(海拔8,327公尺/27,320英呎)均位於中國西藏自治區定日縣境內。
洛子峰與聖母峰
聖母峰與洛子峰,以及洛子峰的衛星峰群

氣候特徵

由於冰崩頻發與天氣多變,洛子峰地形極其險峻。風速略低於聖母峰,但降雨量卻比聖母峰更大。與聖母峰相比,這裡風勢稍緩但降水更為豐沛。

每年6月初至9月中旬期間,大雨與雪崩頻發,導致天空常被雪霧籠罩。11月中旬至翌年2月中旬,來自西北方向的強烈下降風使峰頂氣溫可低至-60℃。僅有每年3月初至5月底的春季,或9月初至10月底的秋季,氣候相對穩定,會出現幾段適宜攀登的好天氣。

洛子峰攀登歷史

  • 1955年5月8日,瑞士登山隊首次從尼泊爾境內的西坡登頂成功。
  • 1979年5月12日,奧地利隊伍成功登頂洛子峰衛星峰。
  • 1986年10月16日,義大利登山家萊因霍爾德·梅斯納爾登頂,完成其14座8,000公尺高峰攀登紀錄。
  • 1989年,20世紀最偉大登山家之一的波蘭人耶日·庫庫奇卡直接從洛子峰最艱險的南坡直攀登頂,但在下撤途中不幸遇難。至今全球尚無第二人成功攀登此路線。
  • 1996年,尚塔爾·莫迪成為首位登頂洛子峰的女性。
  • 1998年,「中國西藏14座8,000公尺以上高峰探險隊」成功登頂。
  • 2000年5月19日,義大利人塞爾吉奧·馬爾蒂尼登頂。
  • 2001年5月23日,俄羅斯隊首次登頂洛子中峰。

攀登路線

洛子峰攀登路線
洛子峰攀登路線

在日喀則前往聖母峰的公路旅行中,可遠眺洛子峰。

洛子峰西坡岩壁僅有一條成功攀登路線,即1956年5月18日首登時開闢的路線。由A·埃格勒率領的瑞士隊先沿聖母峰路線攀登至7,800公尺,隨後轉向狹窄的冰雪槽路線,最終由F·盧辛格與E·賴斯成功登頂。除傳統的「瑞士路線」外,另有兩條登頂路線均來自南坡。此外攀登洛子夏峰與洛子中峰各有三條路線。至今尚未有人從西藏境內的東坡成功登頂。

有問題嗎?歡迎在下方快速提問!
或透過 寄信給我們

您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