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饃饃
- Catherine
- 最後更新 : 24/03/2023
西藏饃饃是一種藏式帶餡餃子,藏語也稱「饃饃」。它深受藏族人民喜愛。西藏饃饃的大小和形狀像核桃,頂部有螺旋紋路,看起來整齊美觀。與中國北方的餃子有些相似,但口味不同。饃饃是流行於西藏、尼泊爾和印度的美食。據尼泊爾人描述,「饃饃」這種食物是透過中國西藏逐漸傳播到喜馬拉雅山南麓的。饃饃其實是中國西北方言中對包子的稱呼。

如何製作西藏饃饃?
西藏饃饃的做法很簡單。餡料主要以羊肉、白蘿蔔和蔥花製成。除了羊肉餡,也可以是牛肉餡或其他肉類,可根據個人喜好選擇。西藏饃饃的形狀像小老鼠,所以當地人稱之為「老鼠餃子」。每逢節慶假日,每家藏戶都會製作羊肉餡的西藏饃饃招待親友。它已成為獨特的藏族美食,受歡迎程度僅次於手抓羊肉。西藏餃子特殊的包法讓餃子皮能最大限度容納餡料,體現了藏人的智慧。
1. 準備餡料
饃饃餃子餡有兩種。一種是純肉餡,可選適量新鮮羊肉、羊油和青蔥,剁成餡料後加入食鹽、花椒粉、薑粉,倒入少許醬油、菜籽油和冰水,攪拌均勻備用。以下是詳細餡料清單:
- 羊肉/牛肉(500克)
- 洋蔥(250克)
- 雞蛋(2顆)
- 薑末和蔥花(各50克)
- 花椒(5克)、精鹽(5克)、胡椒粉(3克)
- 芝麻油(25克)、花生油(25克)
- 料酒(15克)、醬油(20克)

另一種是羊肉蘿蔔餡,只需在肉餡中加入適量切碎的蘿蔔,依個人口味調整。蘿蔔需先焯水去腥,瀝乾後與羊肉餡、調味料拌勻備用。
2. 製作麵糰
這一步是製作餃子皮。將適量麵粉與水混合成麵糰,用乾淨濕布蓋住靜置約半小時,讓麵糰更筋道。然後充分揉麵成條狀,用刀橫切成小劑子,再用擀麵杖將每個小劑子擀成薄餃子皮,邊薄中厚。

3. 包餡成形
在餃子皮上放適量餡料,對折後從一端開始,逐步捏合兩側餃子皮形成褶皺。捏到另一端時,將剩餘餃子皮捏成尖狀。這樣就做成了一個西藏餃子。用同樣方法包完所有餡料和皮。記得先在盤上均勻撒乾麵粉,防止餃子粘盤。

4. 烹煮饃饃餃子
烹煮餃子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開水煮,當看到餃子膨脹後回縮、表面形成凹狀時,即表示煮熟。另一種是用羊肉湯煮饃饃餃子,若家中有羊肉湯或剛煮過羊肉,可將餃子放入羊肉湯中烹煮,這樣煮出的餃子更美味。

5. 享用饃饃
西藏的饃饃不僅可水煮,還能蒸或油炸食用。口感香而不膩,肉餡清爽。提醒您,吃饃饃時一定要先咬開皮,吸掉裡面的油和湯汁。這樣不僅能避免燙傷,還能品嚐到濃郁的香氣和鮮美的湯汁。若搭配西藏特產花椒「麻嘟」享用,更是美味無比!

西藏饃饃與尼泊爾饃饃有何不同?
談到西藏饃饃,難免提到尼泊爾饃饃,因為兩者頗有共通之處。尼泊爾的「饃饃」有三種形式:一種像包子,另一種像餃子,這兩種都稱為「月亮」。第三種像開口餃子,當地稱為「開口饃饃」。這種街頭最具代表性的尼泊爾小吃,無論外觀或口味都與西藏饃饃十分相似。

有研究者認為,饃饃這種特色餃子,是從西藏傳入尼泊爾並經當地人改良的特殊小吃。不過尼泊爾饃饃的種類比西藏饃饃更多,甚至還有巧克力、馬薩拉等異國風味。如今它已傳遍南亞,受到各族群廣泛歡迎。
通常在 0.5~24 小時內回覆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