孜珠寺位於昌都地區丁青縣。被譽為「天空之城」的孜珠寺是西藏最高的寺院之一,懸掛在海拔4,800公尺的孜珠山上,也是西藏最古老、最原始的苯教最重要的寺院。
簡介
孜珠寺距離縣城約42公里,車程約1小時30分鐘。孜珠源自藏語音譯,意為「六座山峰」,指孜珠山是一座擁有六座山峰的山。孜珠山的特色在於山體中空,宛如英文小寫字母「n」。這樣的山形在丁青較為常見,但連續三個中空的山體實屬罕見,這也讓孜珠山聞名。據經典記載,孜珠寺是觀音菩薩的道場。六座山峰象徵觀音菩薩以慈悲與智慧度化六道眾生,助其從煩惱走向解脫之路。
孜珠寺遠離世俗社會,因此一直保持著純淨的修行氛圍。三千年來,無論饑荒、災難、戰爭或動亂,儘管孜珠寺曾受干擾甚至摧毀,佛法始終在此傳承。許多苯教經典與儀軌都在孜珠寺完整保存並流傳。
歷史沿革
孜珠寺建於三千年前,由第二代藏王穆赤贊普倡建,由偉大成就者穆邦薩東大師創建並傳承,至今已傳至第四十三代。住持喇嘛尊稱為「孜珠活佛」,現任住持為丁真祖普爾瑟活佛。
苯教有四大聖山,主要是阿里的岡底斯山、林芝的本日山、昌都的孜珠山,以及德欽的梅里雪山。佛陀辛饒彌沃在世弘法時,曾在孜珠山傳法並賜予加持。並預言未來孜珠山將對苯教的發展與傳播產生深遠影響,並會出現許多利益眾生的大成就者。此後,這座聖山的修行者中湧現了80位大成就者,並留下了珍貴聖物。蓮花生大師也曾在此修行,在洞穴岩壁上留下了手印與足印。孜珠山有許多聖跡,如岩洞石壁上自然顯現的佛像、壇城和咒語等。同時,孜珠山還有一條繞山隧道,代表業力輪迴中的六大分區。許多藏人不遠千里來此虔誠朝拜。
苯教
關於孜珠寺與苯教的關係,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相傳古象雄王國將國土分為三圈,分別是內圈、中圈和外圈。內圈的中心是岡仁波齊峰,被多個宗教視為世界中心。中圈的中心是那曲的當惹雍錯,而外圈的中心就是孜珠寺。
旅遊提示
造訪孜珠寺的最佳時間是每年6月底至8月中旬。每年6月底,孜珠寺會舉行年度法會,並表演羌姆舞。從藏曆雞年算起,每13年,孜珠寺會舉辦一場強調因果、勸人向善的大型法會,並表演宣揚和平的羌姆舞——「天堂與地獄」。這種羌姆舞僅在西藏的孜珠寺可見。
從昌都到孜珠寺約350公里,需7至8小時車程。前往孜珠寺的路況不佳,從國道轉入最後10公里山路時,海拔攀升近1,000公尺。通往山頂的道路艱險曲折,滿是砂石土路、坑洞和蜿蜒崎嶇。山路沿懸崖而行,一側是深谷。
正如孜珠寺活佛丁真祖普爾瑟所言:「孜珠寺非普通人可至,唯有緣分極深者方能抵達…」
通常在 0.5~24 小時內回覆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