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魯寺為旅人帶來雙重饗宴,既能享受探索樂趣,又深具當地歷史文化價值。這座可追溯至11世紀的寺院在14世紀達到鼎盛,當時住持布頓·仁欽竹成為當代最傑出的梵文佛教經典譯師與編纂者。此地更成為禪修行走與拙火定(以體內生熱抵禦嚴寒)等修煉法的中心,這些絕技因亞歷山卓·大衛尼爾著作《西藏的魔法與奧秘》中記載的飛行之僧而聞名。
抽象而言,夏魯寺的設計象徵觀世音菩薩的淨土,是遠離塵世苦難的避風港。特別的是,夏魯寺是西藏唯一融合藏漢建築風格的寺院。原始結構多數毁於14世紀地震,由於當時受蒙古護持,重建時聘請許多漢族工匠。遠遠望去醒目的綠瓦漢式風格,成為夏魯寺最鮮明的建築特色。
原11世紀藏式寺院遺跡大多於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毁,但受漢風影響的內殿塞康卻保存相當完好。若喜愛壁畫藝術,夏魯寺藏有14世紀融合漢族、蒙古與尼瓦爾風格的精美壁畫,最精彩的壁畫分布於中央集會殿外圍廊道牆面,建議攜帶強力手電筒細細欣賞。
內殿塞康設有經文殿,保存14世紀精美的曼荼羅壁畫。西殿原供奉夏魯寺最神聖的聖物——觀世音菩薩黑石像。北殿藏有更多精緻壁畫,左角繪有寺院創建者畫像。上層尚有數間小殿,包括供奉布頓靈塔的穆杜拉康。
有問題嗎?歡迎在下方快速提問!
通常在 0.5~24 小時內回覆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