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燈節
- Zoe
- 最後更新 : 07/01/2025
燃燈節(藏文:噶丹安卻)意指向佛陀供奉五供(香、花、燈、水、果)。這個節日紀念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大師的誕生與圓寂,大師於藏曆10月25日(1419年)涅槃。因此人們將這天定為燃燈節,又稱「宗喀巴五供節」,以緬懷大師。此節日在西藏、蒙古與拉達克地區廣為慶祝。2025年的燃燈節落在12月14日。

這一天,喇嘛與村民會在寺廟內外的佛壇、窗台及街道上點燃燈盞,讓燈火終日不熄。信眾也會舉行誦經、磕長頭、供燈等祭祀活動,以禮敬宗喀巴大師,祈願大師賜予智慧、平安、吉祥與福樂。
歷史淵源
談及燃燈節,必須介紹在藏傳佛教中地位崇高的宗喀巴大師。他既是格魯派創始人,也是佛教改革家,一生充滿傳奇。宗喀巴生於元代前後的青海,3歲啟蒙,7歲受戒,17歲赴衛藏遊學。31歲時寫就名著《中論廣釋》,名揚四海。透過持續修行與弘法,宗喀巴大師53歲時創建了格魯派祖寺——甘丹寺。

此後,甘丹寺、哲蚌寺與色拉寺並稱為拉薩三大寺,每日在這雪域高原接受無數信眾朝拜。建立甘丹寺後,宗喀巴創立格魯派,重整鬆弛的戒律,對弘揚佛法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因而深受萬民敬仰。大師圓寂時,追隨者陷入巨大悲慟。為紀念這位偉大僧人,人們將藏曆10月25日定為燃燈節。六百年來,這個節日一直在藏區流傳至今。
傳統習俗
燃燈節是持續整日的慶典。除了夜晚點燈,藏人還會煨桑(燃燒松柏枝)祈求福運。佛經記載神明不食人間煙火,但聞香煙便會降臨盛宴。因此藏人藉此機會恭請諸佛菩薩蒞臨家中,許願祈福。

但更重要的是點燈儀式。人們會提前數日準備節日,信眾親手製作一盞盞酥油燈。據說每位僧人需製作超過30盞酥油燈,且數量必須為單數,代表吉祥。
慶祝活動
節日清晨,大昭寺外早已聚滿遠道而來的虔誠信眾。他們沿八廓街磕長頭、轉經輪、誦經文,以心禮佛。日落時分,整條八廓街已被連綿燈火裝點,或者說整個拉薩都沉浸於燈海之中。

寺廟佛塔周圍、道路兩側、台階與窗台上皆點亮酥油燈。相傳點燈時,佛堂內還應供奉一碗淨水,映得燈火愈發璀璨。在輝煌燈光中,前往大昭寺朝拜的人流絡繹不絕。晚間八時,大昭寺敲響藏銅鈦鑼,儀式正式開始。信眾齊聲唱誦經文,追思宗喀巴大師,喃喃誦經聲從寺廟飄向天際,直達諸佛菩薩居所。接著煨桑煙火亦被點燃,人們爭相將酥油、乳酪、青稞、蜂蜜等投入火焰,桑煙裊裊升入夜空。儀式結束後,返家途中會發現臨街每戶人家都點著酥油燈。
除了供燈,在這個特殊日子裡,格魯派弟子與信眾需多誦經文、多行善舉,例如放生。
通常在 0.5~24 小時內回覆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