酥油燈節
- Nance
- 最後更新 : 25/12/2024
酥油燈節是傳統的藏傳佛教節日,也稱為酥油燈會。藏人稱之為「卻楚督千」。這個節日落在藏曆正月十五日的月圓之日,緊接在藏曆新年「洛薩」之後。2025年的酥油燈節將在3月14日舉行。
酥油燈節由宗喀巴大師創立,旨在慶祝釋迦牟尼佛在宗教辯論中戰勝對手。每年,藏傳佛教寺院都會舉辦酥油花展並點燃酥油燈作為祈福。最著名的展覽地點包括西藏拉薩的大昭寺、青海的塔爾寺以及甘肅的拉卜楞寺。

酥油燈節的歷史
這個節日始於明朝永樂七年(1409年)。由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大師在藏曆正月十五日於拉薩創立法會時所設立。他向拉薩大昭寺的釋迦牟尼金身佛像供奉酥油花和佛燈,以慶祝佛陀與其他宗派辯論的勝利。當時,宗喀巴點燃了大量酥油燈來紀念這場勝利。不久後,成千上萬的僧眾開始聚集慶祝這個節日。
如今,慶祝規模較小。早期,這個節日也是與高階僧人問答的時機。達賴喇嘛會前往大昭寺,但情況已有所改變。現在活動在達蘭薩拉(達賴喇嘛曾居住地)舉行。對當地藏人而言,這已成為歡樂慶祝的時光。
藏族酥油雕塑
藏族酥油雕塑廣泛用作藏傳佛教寺院的供品。這是用彩色酥油捏製成神佛、人物、花卉、動物和鳥類形象的技藝。以酥油雕塑供佛可追溯至松贊干布時期。七世紀中葉,文成公主帶到西藏的釋迦牟尼佛像被供奉在大昭寺。根據傳統佛教習俗,對佛與菩薩有六種供養:花、塗香、聖水、薰香、果品和佛燈。但當時寒冷天氣沒有鮮花,人們只好用酥油雕塑製成花朵供奉佛陀。

酥油燈
酥油燈傳統上使用犛牛奶提煉的油脂燃燒。在喜馬拉雅地區的藏傳佛教寺廟中隨處可見。在藏傳佛教中,供燈與布施具有同等功德。點燃酥油燈象徵點亮內在智慧。此外,藏人與佛教徒認為酥油燈是密宗禪修的重要部分。大量燈火共同點燃有助於專注心神。燃燒時,酥油燈會產生煙霧繚繞的光芒,這種煙光格外令人著迷。
慶祝活動內容
白天,當地藏人會前往大昭寺等寺院參拜,在那裡燒香禮佛。喇嘛與工匠們製作各種神佛、花卉、動物等造型的酥油雕塑。有些藏人甚至用連環故事製作燈飾,講述古老的藏族傳說。然後,他們會將這些酥油雕塑陳列在架子上,夜晚點亮。夜晚更像是場派對。成千上萬燃燒的燈火形成冥想或催眠般的奇妙景象。這個節日可說是藏人最精彩的時刻,街上充滿跳舞、歌唱和慶祝的人群。酥油雕塑和燈火處處閃耀,讓你感受到歡樂的氛圍。

位於拉薩市中心的八廓街是令人驚嘆的景觀。要完整體驗這個活動,最好直接來這裡。雕塑講述古老故事,在城內各處美麗展示。酥油燈設置在兩三層樓高的燈架上,照亮整座城市直至清晨。因為所有燈火,夜晚變得溫暖。每年活動都在這種幸福團聚的氛圍中劃下句點。
這個盛大節日是藏人長達一個月準備的高潮,基本上標誌著新年慶典的結束。除非親臨現場,否則難以用言語形容那份感受。
推薦的旅遊套餐
通常在 0.5~24 小時內回覆電子郵件。